酸雨
2014年城市酸雨污染平均水平略劣于2013年。设区城市降水pH值年均值范围为4.34(百色)~6.36(北海),平均值为5.30,较2013年(5.50)有所下降;酸雨频率范围为0(南宁、玉林)~64.8%(桂林),年平均酸雨频率为21.6%,比2013年(17.9%)上升3.7个百分点。
措施与行动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开展全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超额完成国家2014年度下达的淘汰燃煤小锅炉800台、黄标车及老旧车10万辆两项“硬指标”;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全面清理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推动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冶炼、水泥等重污染企业应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计划实施,发布93家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名单,实施2469项清洁生产方案。加强火电厂、水泥厂氮氧化物总量控制,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2014年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约10250万吨标煤,增速同比下降1.7%,其中,煤炭消费量7600万吨,同比下降1.2%;氮氧化物年度排放总量大幅削减,扭转了连续3年不降反升的状况。大力治理城市建筑工地及道路扬尘,严格城市道路扬尘管控,加大执法监管,依法查处违章施工、超载运输、撒落渣土行为,提高道路保洁机械化水平和保洁频次。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加快机动车排气环保监测站建设和检测方法升级改造,调整收费标准;加强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发放;2014年12月底全区完成第四阶段车用柴油封闭供应工作;在全区范围开展油库、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
加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考核
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空气质量管理考核办法(试行)》。考核工作纳入自治区对各设区市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市政府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年度考核结果上报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作为地方政府主要领导环境保护政绩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
完善监测预警应急体系
2014年广西全面完成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建设任务,并与国家发布平台顺利联网,14个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可在发布系统中实时查询。2014年11月,自治区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中心成立。环境保护厅与广西气象局合作开展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建立会商研判及预警信息发布机制。
强化对重点区域大气环境科技支撑力度
组织开展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指导科学防控。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和院校合作开展大气环境研究,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水环境
状况
河流
2014年,广西对39条主要河流的72个断面进行监测,河流水质总体良好,大部分河流满足水环境功能区目标要求。其中,67个断面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Ⅲ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93.1%,较2013年(95.8%)下降2.7个百分点。
珠江水系的红水河、刁江、黔江、浔江、西江、黄华河、杨梅河、北流江、都柳江、融江、洛清江、龙江、大环江、柳江、漓江、桂江、难滩河、归春河、黑水河、水口河、平而河、明江、左江、剥隘河、右江、邕江、郁江、贺江,长江水系的湘江、资江,独流入海水系的北仑河、武利江、钦江、防城江、茅岭江、大风江,年均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河流水质优良。下雷河(属珠江水系)、九洲江(属独流入海水系)和南流江(属独流入海水系)3条河流的年均水质未达到Ⅲ类标准,其中下雷河和九洲江为中度污染,南流江为轻度污染。
与2013年相比,2014年广西24条河流的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持平或略有下降。其中明江、武利江、洛清江、平而河、水口河、融江、浔江、黑水河等河流水质有所改善。
水库
2014年对平龙水库、武思江水库、达开水库、六陈水库、大王滩水库、天生桥水库、平班水库、龙滩水库、青狮潭水库、澄碧河水库、西津水库、岩滩水库、土桥水库、百色水库、那板水库、凤亭河水库、龟石水库、苏烟水库和小江水库共19座水库开展水质监测。结果表明:18座水库水质达到Ⅲ类标准,1座水库水质为Ⅳ类,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除武思江水库为轻度营养状态外,其他18座水库均为中度营养状态。
城市地下水环境
2014年,广西共设地下水监测点476个,地下水监测面积6626 平方千米。地下水质量以优良、良好级别为主,地下水水质污染以点状污染为主,局部存在小范围的面状污染。与2013年相比,地下水水质变化不大。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2014年,对14个设区市40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监测,其中地表水水源地33个,地下水水源地7个。水质达标率为98.4%,比2013年上升0.4个百分点。除南宁及玉林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分别为96.2%和96.0%外,其余12个设区市均为100%。
措施与行动
狠抓重点流域污染治理
组织实施九洲江流域污染防治,重点抓养殖污水、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等“三污水”治理。
加大农业面源和养殖业污染治理
推广减排型种植制度和保护性耕作、优化施肥、合理施用农药等农业生产技术;修建生态拦截沟,减少农田氮磷流失。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生态禽畜、生态水产养殖技术和模式,加强养殖生产管理,科学养殖,优化养殖生产结构,以减少养殖污染物排放。
持续推进“清洁水源”专项活动
截至2014年底,广西累计投入14.5亿元,建成并运行1164座村屯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有效地治理了村屯生活污水,进一步改善了村容村貌。
加大对城市地下水的监控力度
2014年启动广西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计划增加257个地下水监测点,对重点城市、地下水开采利用较大地区、大泉名泉等区域的地下水动态和演变规律进行监控,项目初步设计已通过国土资源部组织评审,工程预计于2018年全面建成。
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
一是组织开展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专项行动,进一步排查和清理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及排污口。二是基本完成12个设区市759个乡镇877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