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医未病之病

《黄帝内经》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唐代大医家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他反复告诫人们要“消未起之患,治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

  那么,什么是“未病”?如何“治未病”?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农泽宁解释说,我们通常说患了疾病,但在古代“疾”与“病”含义不同,“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这种患疾的状态,现代科学叫“亚健康”或“第三状态”,在中医学中称为“未病”。“治未病”就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治未病包含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

  瑞康医院在“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的思想指导下,在原体检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治未病中心。中心下设健康体检部、评估室、咨询室、档案室、中医养生指导部等。中心充分依托医院各临床科室作为后盾,积极开展体检保健指导工作,体检中发现的疾病,均派专科医生负责与被检人联系,提供咨询、专业指导治疗等后续服务。体检完成后,中心专家根据体检报告,结合中医体质辨证,做出个性化全面健康评估并针对不同体质、健康状态、易患疾病等,制定详细的个体化中医养生保健指导,实现中医治未病的核心理念。中心同时设有独立的健康档案室,为顾客提供体检资料查询及健康追踪等服务。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治未病中心推出的五项中医养生保健指导备受青睐。这五项是:饮食疗法、经络疗法、按摩疗法、运动疗法、心理疗法。“病从口入。”脾与胃密切相关,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果暴饮暴食,很容易损伤脾、胃,造成气血来源不足,这时,就需要通过药膳调理脾胃。对于气虚的人,应少食芥菜粥、苦瓜等。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因食物和环境的影响,体内有了很多毒素,这些毒素一次次地将经络堵塞;人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很严重的,人依靠自然界大气和水谷之气而生存,自然界中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可产生致人生病的六淫。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受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所困,过激的感情变化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这些因素都可以堵塞气血的通道——经络。为此,专家建议,每天要按摩合谷、内关、足三里三个穴位,每天拍打14条经脉,即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及任督二脉。

  “适量运动”是健康四大基石之一,每个个体不一样,既往病史不一样,选择的运动方式、强度也应不一样。运动强度最好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中心的健康评估师将根据体检对象的情况,开出合理的“运动处方”。

  “清净无为”是古人的养生之道,“心理平衡”是健康的金钥匙,治未病中心推出的四季养生功法、坐式八段锦正好可以达到这一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