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古韵绘新篇 六堡茶韵绽风华

  5月16日,广西“桂字号”农业品牌媒体采风团走进苍梧县六堡镇——这片孕育六堡茶的核心产区,深入探寻六堡茶产业发展脉络与品牌建设之路。

苍松六堡茶业有限公司茶园。庞春妮 摄

  当日上午,采风团踏入苍松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广袤的3000亩茶园。极目远眺,层层叠叠的茶树宛如绿色的波浪,在山间延展,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

苍松六堡茶业有限公司茶叶展区。庞春妮 摄

  “眼下并非茶叶采摘时节,生产车间正全力投入茶叶筛选、压制等加工环节;茶园里,除草、施肥等养护工作也在有序推进。而产品展示区与品鉴区,则主要承担着接待客商的重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县级传承人、苍松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厂部厂长蒋朝晖一边热情接待前来洽谈合作的客商,一边向采风团介绍道。

六堡茶泥土制作的茶具。庞春妮 摄

  “这是用六堡茶叶的泥土制作的茶具,那些都是我亲手绘制的茶杯,每一个茶杯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蒋朝晖饶有兴致地展示茶具。

蒋朝晖绘制独一无二的六堡茶杯。庞春妮 摄

  作为六堡茶行业中唯一同时通过四大经济体有机认证的企业,苍松六堡茶业有限公司成绩斐然,其六堡茶年销量达200吨,年产值约5000万元。公司还积极探索茶旅融合新路径,以旅游为纽带带动茶产业发展,全方位传播六堡茶文化、工艺与种植知识。

  如今的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已形成规模效应。全县现有茶园面积20.5万亩,可采摘面积10.5万亩。2024年,茶产量达1.3万吨,直接产值21.5亿元,综合产值更是突破100亿元大关。全县拥有获食品生产许可茶企51家、涉茶专业合作社293家,带动6.5万人就业,助力2.1万农户增收,其中脱贫人口约2800多人受益,每年收购农户毛茶67万斤。“村党组织+茶企+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成效显著,各村以土地入股、资金注入、茶旅融合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形成了以茶企为龙头、村级集体经济为特色、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为补充的茶园建设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展望未来,苍梧县将持续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大会战,规划2024 - 2025年冬春新增生态茶园面积2.5万亩。力争到2026年,全县茶园面积突破25万亩,年产量达2万吨以上,综合产值超130亿元,税收突破500万元,获食品生产许可茶企超60家,带动超8万人就业,续写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六堡茶的诞生,是大自然慷慨馈赠与制茶人匠心独运的结晶。从鲜叶采摘到成品茶诞生,需历经采青、摊青、炒青等十三道精细工序,每一道都凝聚着制茶匠人的智慧与心血。尤其是独特的堆闷与陈化工艺,让茶叶在岁月流转中沉淀升华,陈化越久,茶汤愈发红如琥珀、澄澈透亮,散发着醇厚悠长的韵味。

六堡茶。庞春妮 摄

  梧州六堡茶堪称中国黑茶界的璀璨明珠。作为“茶船古道”的起点,苍梧县六堡镇这座千年古镇至今仍弥漫着浓郁茶香与深厚古韵。凭借独特的文化底蕴与生态优势,六堡镇不仅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还被评为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成为茶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2024年,六堡茶生态旅游区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全镇村集体经济同比增长54%,茶文旅融合发展成果显著。

  梧州市立足六堡茶原产地优势,在传承品牌的同时,深度挖掘茶文旅融合潜力,创新推出“茶旅+民宿”“茶旅+研学”“茶旅+康养”等新业态,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茶文旅发展新路径。

  在品牌建设赛道上,梧州六堡茶一路高歌猛进。2024年,“梧州六堡茶”以49.73亿元的品牌价值跻身“中国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TOP20”第13位,并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文化力TOP10”中荣获第4名。

  今年5月8日,广西六堡茶以893.5品牌影响力指数跻身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前列,成为唯一入选的非传统茶业大省品牌。这一成果标志着六堡茶作为黑茶类代表,在品牌建设、文化传播及市场拓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广西茶业协会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领导下,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广西六堡茶公共品牌,加快构建“公共品牌+核心区域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三位一体品牌体系的决策部署,通过多平台宣传推介,加大广西六堡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广西六堡茶品牌价值和品牌影响力,2025年广西六堡茶首次进入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前10强。

  作为边缘产区的突围典范,六堡茶通过打造“红浓陈醇”品质标杆、创新侨销茶文化IP,构建“东盟+大湾区”双市场体系,打破传统茶业地域限制。目前,六堡茶消费市场已从传统的粤港澳、东南亚扩展至北京、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 未来,随着六堡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体系的完善和东盟市场通道的深化,这一千年名茶将持续释放“以茶兴业”的示范效应,为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