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2020年旅游收入要超1500亿 工业总产值破4500亿

  2020年基本建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

  建成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旅游总收入超1500亿

  国家批复的《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旅游胜地。昨天开幕的市第五次党代会对此进行了重点关注。

  当天,赵乐秦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桂林建成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节点。这一目标的提出,也让市民对国际旅游胜地的建设有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目标。

  建成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旅游总收入超1500亿元

  报告指出,要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其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必须要进一步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综合服务功能完备,成为一流的山水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

  ◆措施:

  要实现这一目标,报告也指明了方向——打造桂林旅游升级版。

  报告提出,要按照“产品高端化、业态多元化、市场规范化、服务精细化、品牌国际化”思路,全力推进旅游业态、旅游结构、旅游服务、旅游品牌提档升级,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超过1500亿元,旅游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四分之一,桂林旅游在全区旅游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

  同时,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理念,优化整合旅游资源,统筹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着力抓好26个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和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打造8大旅游精品线路,实现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推动旅游业态提档升级。

  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报告强调,桂林要成为生态环境优良水平,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经济与资源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措施:

  要加强漓江生态保护,坚持把保护漓江作为生态建设最首要的战略任务,严格执行《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确保漓江严格保护、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严格保护漓江水系,加大漓江上游水源林保护建设,全面禁止漓江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开山采石挖沙,加快生态修复,恢复保持漓江自然景观原貌。

  完善漓江沿岸环保基础设施,实现漓江流域城镇截污管网全覆盖,彻底解决漓江沿岸生活面源污染问题。

  加快漓江城市段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两江四湖”二期和琴潭湿地公园、漓江旅游专用码头及漓江游船节能减排提升改造、漓江沿岸慢行步道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漓江环境品质。

  统筹推进漓江沿岸生态乡村、旅游开发、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漓江东岸百里生态示范带、桂阳公路文化生态体育休闲带建设。完善漓江管理体制,创新漓江旅游经营机制,最大限度发挥漓江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把漓江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打造全球知名品牌。

  另外,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尽快制定并严守桂林生态保护红线,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构建以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支撑的生态安全体系,筑牢桂北生态屏障。

  建成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

  报告指出,未来五年要实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旅游业引领作用和驱动功能不断增强,形成服务经济为主导、特色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产业结构,成为全国通过旅游创新发展带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化的先行城市。

  ◆措施:

  报告指出,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就是要全力做好“旅游”文章,加快旅游与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在项目建设方面,要建成万达文化旅游城,推进百里漓江水陆精品旅游带建设,提升八大世界级旅游精品品质,培育发展高铁旅游、航空旅游、体验旅游、智慧旅游、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推动跨省(区)生态、民族民俗、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加快推进旅游资源和旅游企业优化整合,打造旅游旗舰企业,推动旅游产业链提档升级。

  同时,要立足旅游发展新格局新需求新变化,以国际化思维和全球化视野营销策划、宣传推介桂林城市新形象,推动旅游品牌提档升级。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旅游供给和保障机制,推动旅游服务提档升级,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

  成为开放程度较高的国际化城市

  对于这一目标,报告描述的是这样一幅蓝图:城市文化特色突出,区域间合作和国际性旅游文化交流等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旅游、会展、文化品牌,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面向欧亚、连接东盟的区域性文化旅游重要城市和开放程度较高的国际化城市。

  ◆措施:

  报告提出,要大力支持桂林航空公司发展,扶持开发国际国内新航线,形成以桂林为核心的2小时“空中巴士”圈,打造区域性航空旅客集散枢纽和综合交通节点。争取设立桂林国家一级铁路口岸。精心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等展会,鼓励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到桂林办会办展。

  成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桂林要进一步完善机场、高铁、高速公路及航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实现立体交通网络全面优化,成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措施:

  要实现这一蓝图,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高铁、民航、公路、水运建设,建成桂林动车所,完成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实现县县通高速,完善国省道路干线布局,构建农村公路纵深网络,全力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旅游航空枢纽。加快完善城市路网结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推进新老城区大容量现代化公共交通建设,形成纵贯南北、联通东西、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加快自治区级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重振桂林工业雄风

  202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4500亿元 推动工业向中高端迈进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工业兴则产业兴,工业强则经济强。桂林一直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正在召开的市第五次党代会对桂林工业的发展宏图进行了描绘。

  赵乐秦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产业发展是确保桂林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的关键,必须全力打好产业做强升级攻坚战,培育发展新优势。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培育一批千亿元产业园区、百亿元产业集群和十亿元行业“小巨人”,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4500亿元。

  铿锵话语在传递着一个信号:推动工业向中高端迈进,重振桂林工业雄风的号角已经吹响!

  打造千亿元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

  工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更是工业经济加快转型的平台。报告明确提出,围绕打造桂林国家高新区和桂林经开区“双千亿”产业园区目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特色鲜明、集约发展的市区“两翼齐飞、双轮驱动”工业发展新格局。

  ◆措施:

  近年来,我市各工业园区快速发展,园区经济总量迅速扩张,成为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十二五”期末,全市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达到1600亿元,是2010年的3倍,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4.5%,比2010年提高28个百分点。产值突破100亿元的园区达到5个,其中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26亿元,排名首次跻身全国高新区前50强。

  党代会报告明确,将以园区为主战场,培育一批千亿元产业园区、百亿元产业集群和十亿元行业“小巨人”,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4500亿元。

  今年我市园区建设采取“一区多园”、“一园多中心”的发展模式,打造以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生态食品为主导产业,以橡胶制品和新材料作为重点产业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围绕重点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力争引入上海复星、广州立白、华润医药、海南航空等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落户园区。

  同时,加快光通信产业园、花江生态科技园等专业园区建设,做大铁山园、信息产业园、英才园规模,推进高新区民华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秀峰区琴潭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叠彩区桂林智慧谷、象山区桂林工艺美术文化创意产业园、雁山区低碳产业园等城区园区、楼宇经济发展。

  构筑新型工业发展新格局

  报告明确,提升壮大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医药及生物制品、生态食品四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措施:

  近年来,桂林培育电商、动漫等新业态,桂林“电商谷”入驻企业超300家,力港网络科技入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可可小爱”成为全国知名动漫产品等。桂林已跻身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两化”融合示范区,其中“两化”融合成果经专家评定,排全国第二名。2014年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4.1%,当时名列全区第一。

  面对产业转型升级力度不断加大、产业发展空间不断压缩的新挑战,“十三五”时期,我市将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优化工业发展布局。

  在产业体系方面,将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进一步壮大提升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型、服务型和生态化转变,促进工业向中高端迈进。空间布局方面,按照我市“一轴两带”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和现有工业空间发展基础,要遵循集约、集群、循环、生态发展的原则,构建桂林工业“一核双驱、多点支撑”产业空间发展布局。

  今年,我市继续加强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加大对新兴产业技术的研究,重点跟踪一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新兴产业项目。同时,大力推动智能制造。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和“机器换人”工程,支持机器人、智能成套装备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我市制造企业发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梳理3-5家基础较好的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示范,推动全市工业企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大力实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党代会报告明确,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强化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和城市扬尘等污染源治理。

  ◆措施: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工业节能减排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十二五”自治区下达桂林的重点能耗企业节能总量23.03万吨标准煤,截至2014年底,桂林市重点耗能企业完成节能量达26.17万吨标准煤,提前一年超额完成自治区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43.7%,比自治区要求的累计下降17%多下降了26.7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

  2015年,我市工业节能、淘汰落后产能呈现新突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13.7%,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降低1.8%的任务。按时关停了灵川县大荣竹废料加工厂、永福白马造纸厂,完成淘汰落后产能2.45万吨。全市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完成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量比重达到24.5%。铁合金、水泥等高耗能产业发展得到有效调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占比进一步下降。

  继去年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燃煤小锅炉专项整治行动后,今年我市防治工业污染将再出“重拳”,取缔“十小”企业,专项整治十大重点行业。

  今年我市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深度推进,将取缔“十小”企业,并专项整治十大重点行业。全面排查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2016年底前,全部取缔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油、电镀、农药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企业;专项整治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行业,实施清洁化改造。新建、改建、扩建上述行业建设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