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高果游园” 看河池变化

69021439859314933.jpg

8月15日,南丹歌娅思谷的百亩百日菊盛开,引来无数游客。 符龙强 摄

  河都高速通车了,河池机场通航了,核桃发展轰轰烈烈,特色水果层出不穷,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越来越火热,大任产业园建设正如火如荼……说起河池近几年的发展变化,“高、果、游、园”成了全市人民最直观、最具体的感受。

  2012年,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幸福新河池,结合本地实际,经过科学研究和多方论证,提出了要大力实施产业增量提质、城乡新貌新风、民生保障提升、开发扶贫攻坚和干部执行力提升“五大工程”,全力推动各项工作上档进位,让河池人民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经过几年的努力奋斗,“五大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河池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构筑高速交通网、发展特色新果业、创建国际旅游区、打造新型产业园,无疑是“五大工程”取得的最鲜明、最突出、最具体的成果,也是全市干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凿筑交通“高”速网

  ■ 201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抓好铁(路)公(路)机(场),打通金水道”的交通发展战略,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和跨越

  ■ 河池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2011年的53公里增加到323公里,增长了6倍多;红水河黄金水道正式复航,河池金城江机场实现首航,河池至南宁“高铁”实质性推进

  “河池南丹,有钱难返。”行路难,曾是河池人民心中无法抹去的伤痛,也曾深深束缚了河池的发展。

  在探索推动发展过程中,河池历届领导班子深深体会到,要改变落后的面貌,必须先改变闭塞的交通。尤其是201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抓好铁(路)公(路)机(场),打通金水道”的交通发展战略,着力构筑高速交通网络,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和跨越。

  2014年8月28日,随着来自重庆的CRJ900客机在河池金城江机场缓缓降落,标志着河池机场正式通航。“以前做梦都没有想到,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乘坐飞机,1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海南,真的太方便了……”首航当天,正准备登机赴海南旅游的韦女士高兴地说。

  河池金城江机场实现通航,只是我市着力构筑立体高速交通网络取得明显成效的一个缩影。细数近年来河池交通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倍感兴奋。

  2012年7月,六寨至河池至宜州高速公路建成,结束了全区最后一个市级行政中心不通高速的历史;2014年9月,河池至都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河池至首府南宁实现高速直通,河池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2011年底的53公里增加到323公里,增长了6倍多;2014年5月,红水河东兰—来宾航线复航,沉寂了38年的红水河黄金水道正式复航;2014年8月,河池金城江机场首航,河池人民“飞天”梦想终于成真;同时,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贵阳经河池至南宁的“高铁”建设也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崇山峻岭架起“腾飞巨龙”、开山辟地建成“山顶航母”、坚持不懈打通“黄金水道”……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河池精神,在我市凿筑交通“高”速网的实践中得到了生动体现。河池公路、铁路、水运、航空有效衔接,优势互补的综合立体高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为河池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绿满荒山“果”满坡

  ■ 把核桃列为全市十大开发扶贫产业之首,“整市推进”核桃产业;按照“三特三错”理念,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水果产业

  ■ 全市核桃种植面积达216万亩,比2011年的13万亩增加了203万亩;水果种植面积达83.2万亩,投产面积53万亩,产量34.7万吨,产值9.3亿元

  天峨县八腊瑶族乡麻洞村村民罗秀峰没有想到,家门口老祖宗留下来的那棵130年核桃树,不但没有树老根枯,反而每年挂果100多公斤,给他带来4000多元收入。他更没有想到,如今核桃种植已遍布河池的山山弄弄。

  2012年,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决定把核桃列为全市十大开发扶贫产业之首,“整市推进”核桃产业,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核桃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统筹推进核桃产业发展。

  随后,全市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掀起了核桃种植的阵阵热潮,提前一年完成了200万亩种植任务。目前,全市核桃种植面积达216万亩,比2011年的13万亩增加了203万亩。相信随着核桃的逐渐挂果,核桃产业将会成为河池开发扶贫最可靠、最长效的一个产业。

  除了“整市推进”核桃产业,我市还因地制宜,针对各县(市、区)土地、气候、光照、海拔等自然条件不同的客观实际,按照“三特(特早熟、特晚熟、特优质)三错(错季生产、错峰上市、错位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水果产业,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夯实产业基础。

  如今,天峨珍珠李、南丹猕猴桃、环江红心柚、罗城毛葡萄等一大批特色水果声名远扬,产品销往区内外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据统计,2014年,全市水果面积达83.2万亩,其中,柑橘22万亩、毛葡萄12.8万亩、龙滩珍珠李8万亩、红心猕猴桃1.1万亩。

  经过3年多的艰苦奋战,全市特色新果业发展已硕果累累,呈现出绿满荒山“果”满坡的美丽景象。全市核桃种植面积达216万亩;水果种植面积达83.2万亩,投产面积53万亩,产量34.7万吨,产值9.3亿元。

  长寿养生“游”兴起

  ■ 巴马旅游区建设实现了县、市、区“三级跳”,正式上升为自治区战略,河池旅游翻开了新的篇章

  ■ 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从2011年的853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1537万人次,旅游收入从2011年的58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45亿元

  说起河池旅游,多数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

  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据第二次到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巴马百岁以上寿星占人口的比例高居世界五大长寿区之首。巴马独特的“山、水、土、气”,造就了生命的奇迹,也成为举世瞩目的长寿招牌。

  为把世界一流的优势资源转化为助推经济发展、百姓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多年来,河池围绕“长寿福地·神奇河池”、“长寿圣地·养生天堂”等品牌,倾力打造巴马长寿养生游,努力寻求河池旅游跨越发展。

  河池的孜孜不倦,引起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2013年,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自治区主席陈武先后深入巴马调研,把脉河池旅游发展。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河池旅游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2013年7月,在桂林召开的全区旅游发展大会上,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一道,被定位为广西重点打造的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从此,巴马旅游区建设实现了县、市、区“三级跳”,正式上升为自治区战略,河池的旅游翻开了新的篇章。

  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的建设,使河池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有力带动了全市旅游发展,河池旅游风生水起。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从2011年的853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1537万人次,旅游收入从2011年的58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45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917.69万人次,同比增长17.03%;旅游总收入90.82亿元,同比增长23.69%。

  创业致富开“园”区

  ■ 大任产业园劈山而建,取得重大突破;截至上半年,大任产业园累计完成投资5.24亿元,首批入园企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 河池·都安临港工业区、扶贫移民创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有序推进,河池经济发展的载体不断地得到巩固和扩充

  两年前,大任还是一片荒山野岭,沟壑纵横,人迹罕至;两年后,大任变成了一片开发的热土,展示着河池人民的壮举,承载着河池工业的希望。

  2012年,我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对有色金属行业进行“洗牌”,先后淘汰了154家有色金属企业中的96家,并对保留企业进行整合升级。同时,经过多次调研、科学论证,决定创建大任产业园,推动城区涉重企业“出城入园”。

  大任产业园几乎是劈山而建,加上征地难、施工难、资金难,建设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大任产业园的建设者们以超强的责任和担当,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园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如今的大任,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每天都在发生着让人惊喜的变化。截至上半年,大任产业园累计完成投资5.24亿元。其中,入园二级路完成投资1.6亿元;园内路网项目完成投资2.64亿元;园区给水项目完成投资1亿元。首批入园的生富、恒吉、成源、鑫锋、华远、金兴等企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其中,鑫锋正在进行厂房建设,预计今年底可完成设备安装调试。

  除大任产业园外,河池·都安临港工业区建设也加快推进。去年,工业区完成投资6.2亿元,同比增长15%,工业总产值达11亿元。

  走进都安临港工业区,一个个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我们一期工程6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正抓紧推进,将于今年底进行点火生产。”广西都安鱼峰西江新型建材项目负责人李维斌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我市扶贫移民创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也在有序推进,为我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群众脱贫致富打下了良好基础。随着一个个新型产业园的建设发展,河池经济发展的载体不断地得到巩固和扩充。

  “目前,全市已创建工业园区11个,规划总面积192平方公里,开发面积14.53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300多家。去年,全市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23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1%。”市工信委总工程师韦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