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为广西经济工作点赞 谈新常态下发展动力

  代表委员为广西经济工作成绩“点赞”,为把握适应新常态“点穴”——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动力从何而来?

  “15673亿元、8.5%,实属不易!实属不易!”1月27日,参加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的不少代表委员,都特意在政府工作报告上圈出这两个数字——2014年广西经济总量和增速。

  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受“三期叠加”等因素影响,广西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增速放缓。

  但与发达地区在工业化后期进入新常态不同的是,作为西部地区,广西在工业化中期就进入新常态,而且资源型产业较多,转方式、调结构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更大。新常态下,广西经济发展新动力从何而来?要如何挖掘和培育新的增长点?

  统筹驾驭“三驾马车”

  比起前几年,广西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8.5%的速度仍高出全国1.1个百分点。

  “对于欠发达的广西来说,必须要科学看待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速度。”章远新代表表示,只有保持一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发展速度,才能为转方式、调结构留下空间,更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广西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关键作用,这是十分必要的,关键是要把握好资金的投向。”广西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姚华委员说,应当增加的是“调结构的投资”,把资金投向符合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努力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这应是广西今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在继续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的同时,统筹“三驾马车”协调发力,还需要着力增强消费拉动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提高外贸出口贡献率。

  “升级和扩大消费的前提是提高老百姓消费能力,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重点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姚华委员建议,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最终形成合理的有利于消费的收入分配格局。

  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改革有助于形成激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2014年广西继续取消、下放和调整168项行政审批事项。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以来,新登记公司制企业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93.8%和171%,极大地激发了公众创业激情和活力。

  “要通过改革清除体制机制障碍,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该放的权力要放到位,更多运用市场力量、依靠市场化改革的办法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自治区法制办主任林日华委员认为,要逐步建立廉洁高效的法治政府、公平有序的有效市场,让市场主体活力得到充分释放,使市场对资源配置真正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开始,我区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工作将全面铺开,制定时间表,明确目标、内容,并将在防城港市、灵山县试点,为下一步全面推行探索经验。

  “有了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企业就能明确知道哪些不能投资,哪些投资后能耗要达到什么水平,这能为企业提供了极大的创新创业空间。”作为民营企业家,汉军集团董事长莫汉军代表认为,负面清单管理体现的“法无禁止皆可为”,能极大地促进企业发现市场,集聚资源、整合资源、创造价值,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当前,我区科技创新效果还不明显,创新驱动能力不强,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还处于低支撑和弱引领阶段。

  “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要靠创新驱动来引领,着力点应放在发展技术市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科技园区上。”自治区投资促进局局长杨静华委员认为,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要有意识地往循环经济方向去发展,比如贺州的碳酸钙产业链,就是依靠科技创新和生产工艺、设备的优化,走出了一条“点石成金”的生态、高效发展道路。

  另一方面,我区目前经济发展仍以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无论是增加值的增速还是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要进一步加大引才和引智力度,力求在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特别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某些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有更大作为。”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连友农建议,南宁发展现代物流和电商产业以及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北海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柳州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应成为广西并争取国家支持的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