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综述:深植根脉育生态大树

 

  白鹭悠闲地飞翔在绿荫之上。 记者 陈元才摄

  五年,不过是历史的一瞬。但生态文明的海南运笔,即使一瞬也浓墨重彩。

  从提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到取消中部生态核心区市县GDP考核;从率先在地方法规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到省生态环境保护厅正式挂牌成立;从修订《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到抓实“多规合一”总体规划严守生态底线……

  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挥出的厚重之笔,描绘的绿色美丽篇章,聚集形成的绵延发展推动力无以估量——海南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如同一棵根系磐固的大树,日益枝繁叶茂、成果盈枝。

  固·根

  这是一片被上天厚爱有加的土地。作为岛屿省份,海南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拥有着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0.34个百分点的森林覆盖率、一流的大气质量、热带季风气候资源,以及丰富的土壤、热作、海洋、矿藏、生物等自然资源,是全国首个生态建设试点省、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海南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省情特殊,责任特殊。十二五,于海南,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迈出了更大、更坚定的步伐,开启新征程。

  2012年4月,省第六次党代会确立“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为建设美丽海南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海南以生态优化主导的发展进程,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党的十八大召开使海南更加坚定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和信心。

  沿着清晰的路线指引,“十二五”期间,我省印发《海南生态省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对市县政府开展以生态省建设工作为主的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市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内容。为进一步从考核机制上为保护生态树立导向,2014年,省委六届五次全会做出取消中部生态核心区4个市县的GDP考核的决定,对中部市县实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

  “树高千尺,唯有根深。”海南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以发展战略为根,以制度化为根,以法制为根。

  梳理“十二五”时期有关生态立法的目录,可以发现,全省在5年时间里累计出台《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海南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70余项与生态省建设相关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全方位“保驾护航”。

  遒·枝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理念持续转化为实践,通过两则故事可窥见一斑。

  ——2015年年底,海口一非法炼油厂员工因触犯污染环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三个月,并被处以罚金。

  ——翻阅建设项目环境审批档案,几年来全省因不符合产业环保政策而被“一票否决”的建设项目共有112个,这些项目或是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的“两高一资”项目,或是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的项目。

  前一则例子是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后一则例子是倒逼产能过剩产业项目升级改革,不同时间,不同场景,相同的是故事背后。我省一以贯之的环境建设强硬态度和生态优化理念——削去所有损害生态的“枯枝残桠”,强劲绿色生态的“主枝主干”!

  这种以生态环境为第一主导思维的理念不仅体现在日常环境执法监察和引导产业升级调整措施中,更贯穿于全省的每一次重大决策和规划建设上。

  就在去年,随着“多规合一”工作的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更是实现了跨越性的一步!我省将资源利用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作为《海南省总体规划》的底线和刚性约束,明确禁止开发、限制开发的红线和具体内容,把环境质量底线目标值分解到不同区域,以生态环境规划为基础,在上面叠加产业、园区等。当叠加内容与生态环境有矛盾或不相适应的,就坚决剔除。

  “十二五”,海南“生态大树”之遒枝,源于生态省建设十余载的恒心和定力,源于从微观到宏观层面的有力措施和数项决策!

  繁·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面上的突破才能带动点上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回望5年,我省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大水土流失治理、采空矿区复垦、植树造林力度,对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地、重点海域等生态体系和物种资源实施重点保护和恢复,使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得到增强。

  绿化方面,“绿化宝岛”大行动工程在2011-2014年期间的造林,到2015年碳汇价值达11.6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为4.05亿元/年。

  动植物资源方面,全省现有野生维管束植物4596多种,其中476种系海南特有种;全省有陆栖脊椎动物603种,其中26种为海南特有种。

  大气质量方面,2011—2015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5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均保持在98%以上。

  保护区建设方面,全省共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4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25个,全省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的面积已占全省国土面积10%以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围绕优良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底气,海南将目光放在发展新兴工业和生态工业,引导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上,推广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个个寓于生态的发展机遇像前进的鼓点振奋人心,“开枝散叶”的生态能量已构成了定位海南发展的重要维度之一。

  硕·果

  回眸“十二五”,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步步踏实,换来丰硕成果——

  在2014年出版的《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生态文明绿皮书中,海南省以93.27分的生态文明指数最高分排名全国首位;

  截至2015年底,全省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59万亩,全省规划造林绿化任务完成率为106%,提前一年完成目标任务,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0.34个百分点;

  经测算,“十二五”期间,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均可控制在国家下达的约束性指标内。

  生态、环境——是海南“十二五”发展最响亮的关键词。

  因为这5年,海南绿色GDP的政绩考核观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法律和制度体系得到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稳步推进,对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逐步形成共识。

  因为这5年,海南在资源能支撑、环境能容纳、生态受保护的基础上谋发展,将生态文明理念持续转化为实践,把生态环保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重要举措。

  因为这5年,海南步伐坚定地出台一项项生态政策措施,推动一个个生态成果落地,环境治理呈现铁腕之势,生态修复展露“新颜”,经济发展谋“低碳”,实现了生态建设一次又一次跨越。

  因为这5年,海南动员起全社会力量凝聚合力,努力守护着这片土地上蓬勃的绿,诱人的蓝,竭力将人们生活绘成幸福的自然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