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渡笋林
班子会议。
镇长潘基毅在进行防艾宣传。
广西金融投资集团帮扶小榄村洞三屯水漫桥建设项目
领导干部深入实地调解纠纷。
镇党委书记杨秀碧在“学习夜话”活动中解答群众问题。
联防协议在农家签订。
壮剧繁荣乡村文化。
自治区纪委援建供央小学教学楼
笋农在晾晒八渡笋。
“最美乡村”周马村全貌。
新兴特色产业沙糖桔。
双高糖料蔗基地。
田林县六隆镇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处,行政区域面积415平方公里,是全区面积最大的扶贫异地安置基地,2008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广西八渡笋之乡”。“十二五”期间,该镇紧紧围绕“生态立镇、笋蔗富镇、项目兴镇、文化活镇、和谐稳镇”的发展思路,全力抓好社会维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开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局面。截至2015年底,全镇人口21691人,生产总值1.68亿元,财政收入19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508元。
班子齐心协力聚民心
领导班子是一个整体。俗话说:“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共同垮台”。“十二五”以来,六隆镇严抓班子建设,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完善议事和决策机制,切实用制度规范决策行为,使班子拧成一股绳,树立班子整体形象。同时,通过党政领导带头、班子成员经常深入村屯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以及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等方式,切实在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凝聚人心谋发展方面下工夫。5年来,班子领导共深入村屯1423次,征集意见建议397条,为民办实事143件。
社会和谐稳定促发展
六隆镇作为全区最大的扶贫异地安置基地,移民与当地群众之间矛盾纠纷、跨省或跨地区山林土地纠纷历史遗留问题以及“三大纠纷”调处问题都是影响该镇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十二五”以来,该镇党委、政府以“加强六隆异地扶贫安置基地、接边地区矛盾纠纷化解、加强矛盾纠纷精细排查精细化解、加强安全生产”为抓手,加大矛盾纠纷排查、重点信访案件化解、信访接访劝返以及预防和处理突发性件的力度,制定了《六隆镇信访维稳工作应急预案》、《六隆镇群众上访接访劝返工作方案》、《六隆镇开展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六隆镇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等方案、计划,强力推进信访维稳工作。2015年,通过“三加强一提高”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20起,调结率90%以上,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产业多点开花促增收
“十二五”以来,六隆镇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传统优势产业八渡笋和甘蔗产业进一步巩固提升,新兴特色产业芒果、沙糖桔产业不断培育壮大,形成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十二五”末,全镇八渡笋种植面积16.5万亩,产值2.17亿元;甘蔗种植面积5.2万亩(“双高”蔗1150亩),2015/2016榨季估产量17万吨,产值8160万元;芒果挖坑面积5286亩,种植面积3369亩;仅周马村沙糖桔种植面积347亩。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较“十一五”末的3362元同比增长93.58%。“十三五”期间,该镇芒果和沙糖桔种植面积规划发展到2万亩和1万亩。
基础设施建设惠民生
“十二五”以来,六隆镇围绕解决群众出行、吃水、住房等民生困难,结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全面加快推进全镇基础设施建设。5年来,已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累计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55个,涉及乡村道路、农村人畜饮水、水利设施等“六小工程”,总投资557万元。其中,新建或扩建村屯级公路13条82.74公里、人畜饮水工程2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7个、水利三面光建设工程67公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745亩,大大改善了群众出行难、人畜饮水难、农田灌溉难等问题;拆除危房重建1597户,16000多人居住环境显著改观。
文化惠民工程助发展
“十二五”以来,六隆镇结合壮剧在当地群众特别是农民当中基础深厚、认同度高、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大力实施支持引导民间文化及壮剧团成立和发展的文化惠民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壮剧团在各村(屯)巡演期间,广泛进行乡音导学,宣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国家各项惠民政策、法律法规等,吸引广大群众了解并学习相关知识,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发展成果,“本土化”的先进典型和“接地气”的宣传方式,使各级各项政策更能融入到农民心中。目前,该镇已发展有业余壮剧团30个、演员900多人。2015年,25个业余壮剧团共为群众演出125场次,观众累计达130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