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油茶种下5年了,今年肯定更有‘油水’!”在岑溪市新圩镇双垌村,黄通富和家里人每天一早就来到油茶林,忙个不亦乐乎。
2009年,黄通富新种良种油茶110亩,2012年开始挂果;同时,他还承包130亩老油茶林进行低改,第二年产油量从每亩12.5公斤提高到40公斤。如今,黄通富把去年收的果、榨的油全售光了,稳稳当当拿到几十万元收入。今后收成还会一年比一年多,年进百万元指日可待。
在广西,像黄通富这样种油茶“捞油水”大有人在。2009年以来,广西油茶产业年年上新台阶,累计培育油茶良种苗木2.5亿多株,全区人均5株;新造油茶高产示范林75万亩,低产油茶林改造70万亩;2013年油茶加工业产值40.3亿元,一、二、三产业总产值超过70亿元。广西已经成为全国油茶产业三强省区,呈现后来居上之势。
高位推动 打造新产业
隆林各族自治县岩茶乡弄金村农清书的账本上,记录着去年全家39亩油茶林的总收入:4.98万元,占全家总收入近2/3。
“现在村里人都知道,油茶全身是宝价钱好,舍得花时间管理。今年是大年,收益肯定更好!”农清书很自信。
过去粗放经营的油茶,近年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列为林业五大优势产业之一和农业九大百亿元产业之一给予重点扶持。
2009年,自治区政府出台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从这一年起,国家连续5年安排广西新造油茶示范林基地项目建设资金9530万元;自治区财政也设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10年起每年安排5000万元。2011年,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林业厅联合发布广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全区适宜种植油茶的6个市、30多个县(区)成立了由政府领导任组长的油茶产业发展领导机构,各地领导亲自部署、亲自督查,全力推进。梧州市对规模种植良种油茶面积50亩以上的,每亩奖励30元。藤县、鹿寨、田林等县由政府出资购苗无偿送给群众种植,仅鹿寨县4年来就发放苗木390万株、复合肥350吨。田林县每年从财政拿出1000万元用于油茶种苗、造林补助。
在政府补助资金的撬动下,油茶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筹集资金4亿多元,加工企业、林农及合作社等生产经营投入7亿元。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全区累计投入油茶产业发展资金16亿多元。
联姻科技 良种先开路
有着悠久油茶种植历史的广西,油茶科技研发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油茶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发展油茶产业,科技必须先行。”自治区林业厅总工程师蒋桂雄这样认为。
2008年以来,各级林业科研机构对油茶良种选育、苗木培育、栽培管理、产品开发、加工工艺、标准化生产等领域,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推广技术。
众多企业也加大对油茶的科研投入。广西金茶王油脂有限公司联合广西林科院、广西粮油科研所,共建油茶产业化发展研究中心。
目前,我区苗木繁育能力已从2009年1000多万株提高到7000多万株,选育出亩产油量50公斤以上的优良无性系11个,获国家和自治区会审、认定良种25个。广西油茶嫁接、扦插育苗技术已十分成熟,育苗成活率达到90%以上;油茶组培已攻克生根困难的瓶颈技术,在全国率先实现油茶种质资源的试管保存。长期制约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的“良种瓶颈”,宣告突破。
集约发展 模式多样化
几年前,藤县“女强人”吴月玲调查市场后认定,油茶具有大商机。2010年她开始种试油茶,2012年成立专业合作社,组织52户社员发展油茶产业。
合作社提高了组织化程度,走出一条“林改”后林地集约经营的新路子。2010年至2012年3年时间,吴月玲和她的合作社发展高产油茶示范林基地3200亩。目前,藤县有各种类型的油茶专业合作社9个,2500多农户加盟;而全区共有油茶专业合作社、经济合作组织68个,1.7万农户参与,经营油茶林15万亩。
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正成为广西油茶产业发展的主基调。广西金茶王油脂公司投入5000多万元在巴马瑶族自治县建设油茶林基地1万多亩,带动当地4000多户农民参与油茶种植,使该县油茶林面积几年内增加12万亩。贺州富森农林科技公司采用土地入股模式发展油茶产业,“公司+基地+农户”、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农民不仅有土地入股收益,还有造林、管护的劳务收入;公司也节省地租投入,减轻林地管护压力。
目前,全区有96家企业参与油茶产业发展,建立油茶林基地8.5万亩,带动农民25万人;2013年产油茶籽16.9万吨,产茶油3.8万吨。
“1亩油茶等于5亩桉树的效益,且年年有收入。我们要按照自治区规划,推动油茶产业加快发展,到2020年全区新造油茶林基地650万亩,同时改造低产油茶林500万亩,使油茶总面积达到1200万亩,年产油茶籽145万吨以上,实现年产值200亿元以上。”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陈秋华对广西油茶产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