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新型农业产业

在家乡当职业农民实惠体面

  “现在当农民就像当工人一样,每月领工资,有人帮购买‘三金’,有固定休息日。”乍暖还寒时节,记者到柳南区太阳镇市联德农业集团有限公司韭黄种植示范基地采访时,正在地里忙活的尹丛军等8位家住附近的农民高兴地说,他们愿意当这样的职业农民。

  该韭黄种植示范基地,现有规模为100亩,有员工46人,均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这些年来,我市通过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工程,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去年,我市新增专项资金5564万元用于实施“倍增计划十大产业工程”,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专业合作 、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 、混合所有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完善和新建各类示范基地近5万亩,完善和新建各类养殖场270个;共有农民合作社1116家,入社农户2.4万户。在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业的农民,成了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 、经营或服务工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新型职业农民”。

  “我们把地租给公司有了一份租金,人也在公司帮忙种地,上班领工资一年下来能挣2万元左右,这样操作非常好。”融安县大良镇古兰村支书覃庆芳说出了农村“新型职业农民”的心声。去年,市邦联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将古兰村两个屯的全部1500亩土地整理后建设蔬菜生产基地,先后建成了一批助农增收项目,从而让一大批农民变身为企业员工。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市农村总劳动力为147万人,其中20~40岁的青壮年农民基本选择进城务工,总数约有56万人,由此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留守农村的劳动力呈现老龄化 、低文化趋势,成为农业发展的瓶颈。为此,我市鼓励和支持各种经营主体按照依法 、自愿 、有偿的原则流转农村土地,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和推动农民自发开展“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以转包 、出租 、互换 、转让 、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近年来我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增长较快,去年流转面积25.7万亩,增近9%。土地的流转提高了农民财产性收入,而原来土地的主人又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源源不断的补充大军。“新型职业农民”的涌现,使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从而既解决了“谁来种地”问题,又为农民增加了增收的重要渠道,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