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武
(2013年8月23日)
同志们:
今天,自治区党委、政府隆重召开全区工业发展大会,部署实施工业强桂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下面,我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认清新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坚持产业优先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做大做强做优工业,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工业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实现了由工业化初期迈进中期阶段的历史性跨越。5年来,我区全部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3.0%,工业化率由1.68提高到2.4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3%;8个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3.6%,其中技改投资年均增长51.9%;年产值超百亿元园区由3个增加到37个;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亿元的企业由17家增至54家;全面完成工业节能目标,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5年下降36.9%;信息化建设明显加快。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工业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是工业化程度低、发展阶段滞后,工业经济总量小、结构层次低,产业集聚度不高、整体效益差,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水平落后,强优企业较少、中小工业企业发展不充分,工业化人才短缺等。抓好工业发展仍然是摆在全区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还要看到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面临新的复杂环境和严峻挑战。还有能源的制约和环境的倒逼。
在新的形势下加快工业化发展,困难和希望同在,挑战和机遇并存,我区工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有发展的机遇。李克强总理指出,广西要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这是我区加快建设现代工业体系、形成产业支点、促进腾跃发展的重大机遇。二是有发展的环境。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产业、资本、人才等正在加速流动和转移。我国经济有条件在合理的增长区间内持续平稳运行较长时间。三是有发展的基础。我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为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加快发展提供较好的基础条件。随着交通、沿海沿边沿江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提升,我区的区位优势红利将进一步释放,临海工业、临江工业、面向东盟市场的工业有着难得的发展优势和潜力。四是有发展的政策支持。中央继续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继续支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今年以来国家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系列政策效应将持续显现。
二、把握新要求,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现代工业发展之路
在新的形势下,实施工业强桂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第一,这是实现我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潜力所在。工业强则广西强,工业兴则人民富。第二,这是广西成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关键因素、核心支撑。加快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工业体系,才有可能形成新的战略支点。第三,这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战场、主要途径。只有加快工业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实现全区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第四,这是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两个倍增计划”的重要举措。工业发展可以直接创造税收和社会财富,直接增加企业职工的收入,还可以直接吸纳农村劳动力,消纳更多农产品,提高农产品价格和价值,从而提高农民收入。第五,这是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主导力量。抓住工业发展,就抓住了“新四化”同步发展的核心和广西发展的关键。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
要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保护好、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具有广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把握好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科学统筹协调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充分释放改革开放红利;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坚持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及主体功能区划相结合;坚持创新驱动与调整振兴相结合;坚持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相结合,在扩大总量中优化结构,在优化结构中扩大总量;坚持强区与富民相结合;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第二,注重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传统产业新兴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在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积极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方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产业新优势、培育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之成为全区工业发展的新支柱。
第三,注重质量和效益。把提高竞争力和效益作为首要目标,从依靠高投入实现的快速扩张转到注重产品质量、适应市场变化、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上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第四,注重创新驱动。大力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体系建设,实现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引导企业依靠管理创新实现降本增效、提高竞争力。创新组织结构,逐步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合理分工,各种所有制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大力推动品牌建设,不断增强工业产品质量“软实力”。
第五,注重生态文明。深刻认识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更是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第六,注重工业富民。既要积极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要发挥我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工业的引领作用,带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推动实现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更高质量的就业。以工业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
三、实现我区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目标任务
(一)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总体目标。具体就是“三步走”、“两优化”、“三提升”。
“三步走”就是我区工业跨越发展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现在到“十二五”期末,通过实施“1131工程”和“十大行动计划”,推进1000项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重点打造100个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达到3000家以上,累计新增工业就业岗位超过100万个,力争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达到46%。
第二阶段是到2017年,力争全部工业总产值跨越5万亿元。工业投资突破1万亿元,工业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80万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力争超过1万亿元。培育形成工业产值超两千亿元的产业11个。
第三阶段是到2020年,力争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10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超过48%,工业总量规模在全国排位有所上升,形成传统产业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比重不断增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壮大,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两优化”就是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在产业结构方面,5年内,力争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16%。在工业布局方面,北部湾经济区临港工业和外向型加工业快速发展,桂中先进制造业创新滚动发展,桂西资源富集区资源型产业精深加工全产业链优势充分发挥,桂北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桂东国家级承接产业示范区加快发展,形成“双核”驱动、江海联动、东西互动的“两区一带”协调发展布局。
“三提升”就是工业的贡献能力提升、竞争实力提升和发展潜力提升。5年内,力争工业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20%以上;自治区级以上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大幅增加;制造业企业进入全国行业排位前十的数量明显增加。
(二)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主要任务。
第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我区的传统产业主要包括食品、钢铁、石化、有色金属、建材等,要分门别类深入研究推动这批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一要加大技改投入,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提升信息化条件下的核心竞争力。比如,钢铁工业,要全力推进柳钢集团技改工程、梧州鑫峰特钢不锈钢技改工程等项目建设。石化工业,要加快推进钦州炼油二期和北海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要以钦州、北海大石化项目为龙头,引进重大高端、少污染、无污染项目,构筑产业链完善的石化产业体系。建材工业,要大力发展高档建筑卫生陶瓷和新型建筑材料等高附加值的优质产品,加快发展碳酸钙精深加工产品。二要拉长产业链,由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提升、由产品竞争向产业竞争提升、由广西制造向广西创造提升。如有色金属工业,要实施好促进铝工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方案,发展精深加工,延伸铝、镍、铜、铟产品链,以及镍合金材料及制品。三要积极与国际市场接轨,努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做优产业。如糖业,要全面落实促进我区糖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建设500万亩优质高产糖料蔗基地,探索发展甘蔗加工制造平行产业,打造全国糖业循环经济示范省区。四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每年滚动实施100项以上的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项目。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构建循环型特色工业体系,加快建设一批特色循环经济基地,培育再生资源利用产业。
第二,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争取规划建设面向东盟的国家级加工出口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原料进口深加工基地,加快从一般加工业为主向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为主转变。汽车工业方面,要加快建设轿车、客车配套体系,完善微车、多功能乘用车、载货车配套体系。机械工业方面,大力发展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石化通用机械、冶金机械、环保通用机械、智能制造装备等。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工业方面,重点推进中船钦州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广西海森特防城港海工装备制造等重大项目,积极发展配套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方面,要大力发展电子消费品和家用电器等,重点建设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北海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项目。
第三,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行动计划,加快促进产业规模化,使之成为引领全区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增长点。一是推进有一定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大容量存储设备、光纤传输和微波通讯设备、汽车电子和数字化装备等,大力实施新一代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智慧城市等工程。新材料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大规格高性能铝合金中厚板、半导体材料、超硬非金属合金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方面,重点发展大型、智能化、节能型工程机械,智能制造装备,超特高压、智能控制输变电设备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重点发展纯电动公交客车、小型纯电动汽车、新能源专用车等。节能和环保产业方面,重点发展高效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积极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光伏发电设备、建筑节能材料与设备等。生物医药产业方面,重点发展中成药、壮瑶医药、生物生化制药,大力发展现代植物药,开发现代中药新品种。二是大力发展资源优势明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方面,重点开发沼气分离纯化技术、太阳能发电集热系统等。海洋产业方面,重点发展海洋生物药品及其他海洋生化制品等。生物农业方面,重点发展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生物肥料等。养生长寿健康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养生养老保健食品、护理用品、康复辅助器械等。
第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支持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支持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及自主品牌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加工转化率,延伸产业链,打造重要支柱产业和绿色经济示范产业。着力发展甘蔗、烟草、林产品、粮油、水产品、畜禽、果蔬茶、木薯、现代中药、蚕茧等十大加工业,形成新的支柱产业。积极打造南宁大型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中国-东盟林产品加工物流园区等一批农产品加工物流专业区,培育发展北部湾海洋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等一批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第五,加快推动各类企业发展壮大。实施企业培育提升行动计划,培育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成长、大中小企业配套的格局。要培育“千百十亿”企业,到2017年全区千亿元企业达到7家,五百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5家,百亿元企业达到39家以上,五十亿元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十亿元企业达到400家以上。支持一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企业上台阶,今后几年重点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工业企业3000家。大力提升中小企业,重点引进和发展“专、精、特、新”中小型产业链配套生产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壮大非公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
第六,推进工业园区发展。实施产城互动发展行动计划,依托产业“建城”,为产业发展“造市”。5年内建成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交融、互为支撑的产城互动发展效果显著的新型产业园区,全区产值超千亿元园区10个,超500亿元园区20个,超100亿元园区60个。一是重点打造100个工业园区。加强园区规划和分类指导,稳步推进园区扩容,大幅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因地制宜支持建设一批县域工业集中区。培育发展园区骨干龙头企业,打造专业、特色园区。二是推进产城互动试点。在全区选择30个园区作为首批产城互动发展建设试点,探索产业与城镇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路径。三是加强城镇规划与产业园区建设规划的衔接。加快编制实施广西产城互动发展规划。四是完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统筹建设服务于产城互动的交通、物流、娱乐、卫生等设施。
第七,完善现代工业布局。实施工业布局优化行动计划,优化“两区一带”工业布局,大力发展沿海沿江沿边工业。沿海加快形成石化、钢铁、能源、食品、电子信息、新材料、林浆纸、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集群;西江沿江加快形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制药、建材、化工、再生资源等产业基地;桂西加快形成有色金属、制糖、茧丝绸、水电等产业集群。合理布局电源点。因地制宜发展县域工业,依托沿海、沿江、沿边和交通干线以及中心城镇,发展资源开发加工型、产业项目配套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一批工业强县。
(三)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现代工业发展。
自治区提出了1000个投资亿元以上的加快工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调整产业结构,包括防城港钢铁基地、神华国华广投北海能源基地、百色泰吉铝业高性能铝材一体化、东风柳汽商用车基地搬迁技术改造、富士康南宁科技产业园等项目。第二,优化产品结构,包括发展中型轿车、中重型柴油机、海洋工程装备、大型工程机械、平板显示、新型药物、生物农药和肥料、海产品精深加工等产品的项目。第三,提升装备水平,包括装备制造业采用柔性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原材料工业生产装置大型化、成套化和智能化等方面的项目。第四,延伸产业链,重点是有色金属、钢铁、汽车、茧丝绸、造纸与木材加工、制糖等行业的全产业链延伸的项目。第五,提升创新能力,重点包括食品现代生物工程、汽车及发动机排放控制、大型工程机械集成匹配等关键技术攻关,以及研发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创新载体建设的项目。第六,发展绿色循环工业,包括推进燃煤工业锅炉改造、生物质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园区循环化改造等项目。第七,推进两化融合,主要是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经营管理、物流营销、节能减排等环节深化应用的项目。为推动项目实施,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开展项目建设,发挥龙头大企业的作用。项目建设要与招商引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央企入桂、扩大民间投资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区内外各种资源要素。要加强组织协调,由自治区实施工业跨越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要制定相应工作推进方案,细化工作措施。要强化责任考核,加大考核和督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优化发展环境,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一)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强化服务企业发展。加快政府转变职能,减少审批、下放审批,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把工作重点放在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制定标准、保护环境、支持创新等方面。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健全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更好的环境、更好的服务。
(二)充分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和引导企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落实企业的主体权责。引导国有企业多元持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重点成长型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广大企业要积极用市场的眼光、改革创新的办法来解决面临的困难。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技术改造,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要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要加强管理,降低企业成本。要积极做好应对风险准备,千方百计确保资金链正常运转,企业健康发展。
(三)创新和落实扶持工业发展政策。最近,自治区制定和完善了扶持工业发展的政策。财税支持方面,2013年自治区安排支持工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共约35亿元,以后还要逐步增加。土地支持方面,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向工业用地倾斜,确保工业用地占全区建设用地比例达到25%以上等。金融支持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产业、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新兴服务业等领域的信贷支持等。人才支持方面,对做出突出业绩的企业核心人才给予股权、期权激励等。奖励扶持方面,设置广西强优工业企业奖、广西工业企业家奖、广西企业技术创新奖、广西产业园区上台阶奖、广西工业发展奖等5个奖项。
(四)深化开放合作增强发展活力。积极主动与先进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市场等融合。加强与国内外500强企业和大型央企、民企,以及与珠三角、长三角及港澳台等重点区域合作。主动对接企业和项目需求,千方百计引进大企业、大项目。进一步落实省际合作协议,探索合作建设园区的新途径。全面对接粤港澳经济圈,加快推进两广经济一体化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以东盟国家及双边经济合作区为重点,加快面向东盟市场的产业发展与产业布局。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知名品牌的跨国经营企业。努力争取国家批准建设边境自由贸易示范区和沿海自由贸易港。鼓励企业在能源、矿产等领域加强与有关国家合作,鼓励进口区内短缺的资源类产品和加工贸易原料产品。推动优势企业建立海外原料供应基地、产业基地、研发中心、维修服务网点等。
(五)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增强科技竞争力。实施创新驱动引领行动计划,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建设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紧密结合、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建设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要依托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建设覆盖中国重点省市和东盟国家的一体化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技术信息交流网络。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国际并购,获取国际市场上的科技资源。
(六)强化自律营造企业减负的良好环境。要切实做到“十项禁止”:即禁止向企业“吃、拿、卡、要、报”;禁止指定中介服务,强制企业购买指定产品、保险和服务,强制企业参加学会、协会等社团组织;禁止以拉赞助、打广告、订业务报纸杂志和违反国家规定组织培训、考评等形式加重企业负担;禁止接受企业和服务对象的礼金、会员卡、宴请、游玩等;禁止未经办理涉企检查备案手续对企业进行各类检查;禁止未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进行上限处罚;禁止未经法定程序查封和冻结企业资产、账户,扣押财物,违法限制或非法剥夺企业法人代表人身自由;禁止违反服务承诺制度超时办结各类政务服务事项;禁止以负面宣传要挟企业或服务对象;禁止对投诉或反映问题的企业或个人打击报复。
(七)加强企业家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要以培养企业家队伍、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大军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人才使用长效机制。要建设一支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队伍。要重视培育特色工业文化,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关心、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要依托相关人才政策制度,突出培养与引进我区重点产业所需的高端和紧缺型一线科研人才。要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产业发展输送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同志们,实施“工业强桂”战略,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全力推进我区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为构建开放发展的新的战略支点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