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16日在贺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贺州市市长 陈利丹
“十五”时期工作回顾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94.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64.3亿元,年均增长10.4%,人均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705美元提高到1060美元。财政收入由2000年的5.69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1.22亿元,年均增长17.7%。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41.9:26.7:31.4调整为32.0:43.4:24.6,经济结构由以农业为主向工业主导格局转变。
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初步统计,“十五”时期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年均增长24.8%。工业对经济增长的主要作用日趋明显,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达到32%,优势产业和强优企业发展壮大。
城乡建设成效显著。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完成了贺州市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和一批控制性详规、专项规划编制。汇豪国际城、远东国际城、市客运中心、体育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建设路和贺州大道改造、管道燃气、贺州学院新校区等项目加紧推进,龟石供水一期工程、南环路一级水泥路改建等一批城市道路、供电、供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城市建成区面积由“九五”期末的15平方公里扩大到23平方公里。各县城区和重点镇的建设也取得新成绩。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率由“九五”期末的21.3%提高到30%。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4%。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取得新成绩,无公害蔬菜、脐橙、烟叶、马蹄、茶叶、梅李等十大优势农产品基地进一步扩大,桑蚕、食用菌等新兴农产品基地快速发展。畜牧水产业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取得新进展。生态林业建设进一步加强,速丰林、松脂林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农业企业化步伐加快,新增规模农业龙头企业265家。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电网、乡村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率先在全国建成中国水电电气化市。
商贸旅游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主要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宣传促销力度加大,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0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7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9亿元,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2.9倍和8.6倍,年均增长31.5%和57.1%。
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百项工程大会战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深入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十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1.2%,累计完成174.7亿元,超过前九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投资总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达到52%。洛湛铁路、桂梧高速公路、广贺高速公路贺州段和国道323线莲塘至鹰阳关二级公路改造、贺江复航工程等“南北贯通,五龙出海”大通道项目开工建设,上程电站、下福电站、金牛坪电站等水电项目加快推进,桂东火电厂、永州至贺州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改革开放取得明显成效。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顺利完成平桂、西湾矿务局和钟山、富川烟厂的关闭破产以及平桂医疗系统改制和市二机厂等企业改制。农村税费改革步伐加快,取消烟叶以外的特产税和降低农业税税率,提前一年免征农业税,直接减轻农民负担9058万元。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五年累计引进内资项目2039个,利用外来资金118亿元;引进外资项目82个,实际利用外资6400万美元,分别是“九五”时期的2倍和1.3倍。外贸出口额累计完成41706万美元,年均增长11.8%。
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初步统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3%。市场消费持续旺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8%。累计建成五保村721个,安置五保老人14648人,率先在全国推行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900户。新阶段扶贫开发取得成效,贫困人口减少8.95万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五年新增城镇就业5.64万人,1.97万名失业和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35.53万人,新增劳务输出11.2万人。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两基”成果得到巩固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贺州学院申办顺利通过设置评议。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广播电视 “村村通”阶段性目标任务提前超额完成,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87.6%。新闻出版事业有新的发展,“扫黄打非”工作取得新成效。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得到增强。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资源合理开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创新并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利益导向机制,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国防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工作继续推进,双拥工作扎实开展,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城称号。“四五”普法取得明显成效。“平安贺州”建设扎实推进。
行政效能明显提高。较好地完成了撤地设市后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稳步实施,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积极推进,政府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机关效能建设和创建学习型、创新型领导班子等活动有效开展,公务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政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16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0%,三次产业分别增长5.2%、23.9%和9.8%。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实现11.22亿元,增长27.9%。工业增加值58.1亿元,增长2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96亿元,增长8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亿元,增长13.7%。引进内资项目609个,利用外来资金59.39亿元,增长49.97%;引进外资项目19个,实际利用外资629.83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27元,增长19.4%;农民人均纯收入2351元,增长12.5%。
过去的五年,我们探索和积累了一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经验:一是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符合贺州市情的发展路子。二是坚持狠抓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三是坚持创优环境,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四是坚持重视和改善民生,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五是坚持大力弘扬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创新力和执行力。
“十一五”发展目标和任务
“十一五”时期,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及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以财政增长、居民增收为基本目标,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三化两业”为重点,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按照“五业并举,工业优先,夯实基础,做大总量”的经济工作思路,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切实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把贺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经济总量要上新台阶。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左右。
──经济结构要上新层次。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提升为23.5:53.4:23.1。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7%,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
──统筹城乡发展要有新突破。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县城和小城镇加快发展,期末城镇化率达到38%左右。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县域单位平均生产总值达70亿元以上。
──改革开放要上新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进一步消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扩大,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
──社会事业要有新进步。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明显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提高,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1万人以上,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明显提高。
──资源环境状况要有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明显降低;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7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下。
──人民生活水平要有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城乡就业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要全力实施好六项重点任务:
一、大力推进“三化两业”,不断提高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一)以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和强优企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工业化。坚持工业优先发展,按照“大改革,大企业,大群体,大产业”的思路,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和强优企业,大力发展电力、矿产、建材、林产、农产品加工、电子、制药等优势产业,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知名品牌,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大产业配套力度,延长产业链,壮大工业总量。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创新园区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快项目入园进区步伐,使旺高工业区、信都工业区和平桂西湾工业基地尽快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业群,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同时,加快各县(区)工业基地建设,着重抓好八步贺街、钟山城郊、昭平潮江、富川白沙等工业小区建设,发展壮大县域工业经济。
(二)以贺州城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城镇化。围绕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培育发展以贺州城区为核心,以县城为骨干,重点镇和其他城镇为基础梯级发展的城镇体系。推进城市经营,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经营和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根据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加快县城建设,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提高承载能力。加强重点镇建设,突出加强高速公路、铁路沿线重点镇建设,形成新的产业、人口和物流集聚点。
(三)以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企业化。坚持用抓工商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引进和培育发展一批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农业企业知名品牌。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全面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积极开展优质农产品“三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申请商标注册及原产地注册,培育和创建一批农产品品牌。
(四)以生态旅游和现代物流为重点,巩固提高以商贸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围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按照“提升品位、形成合力、打造品牌、快速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旅游业。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加快与珠三角、大桂林旅游圈的合作与发展,实现旅游线路对接、资源共享和客源互流。以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和物流中心为目标,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编制贺州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商业网点规划,建设各类专业市场和大型购物设施,抓好酒店、餐饮、娱乐业基础设施建设。
二、改善发展基础条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一)加强以交通、能源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水平。以构建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为目标,深入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努力构建“南北贯通,五龙出海”交通新格局,形成贯通内外、连接城乡、畅通快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加快洛湛铁路、桂梧高速公路、广贺高速公路贺州段和323国道改造、贺江复航工程建设,积极配合做好广州经贺州至贵阳干线铁路、永州至贺州高速公路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动工建设。大力推进以电力为主的能源建设。建成一批重点水电项目。积极开展桂东火电厂、上程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动工建设。加快与南方电网、华东电网对接的电网建设,重点建设八步至南方电网550千伏变电站等输变电工程,建成“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快实施贺州及各县城区防洪工程,完成市区防洪排涝一期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昭平城区防洪排涝工程,争取富川、钟山县城区重点堤段防洪排涝工程开工建设。重视城市饮水安全,实施贺州水厂、昭平水厂供水扩建工程,完善市区和钟山、富川城区供水管网,建设一批城镇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农村道路、水利、能源、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继续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活力。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质量监测、质量认证和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服务体系。扶持壮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流通。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三)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高整体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县域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挖掘资源优势,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形成区域特色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扶持发展县域中小企业,引导各类项目和乡村工业向工业基地集中,加快县域工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主体。切实加强县城和重点镇建设,提高承载能力,扩大县城人口规模,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到县城居住和就业。
三、积极深化各项改革,扩大开放与合作
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完成市、县所属国有企业改制。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创建节约型政府。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不断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积极融入粤港澳,拓展闽苏浙,挺进东南亚,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推动项目建设市场化,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开工建设一批、筹划推进一批、筛选储备一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扩大对外贸易。
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增强经济持续发展后劲
加快科技创新,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步伐,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基础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推进文艺精品创作,打造贺州文化品牌。加强文物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开发文化产业。加快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的能力。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发展体育产业。加强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工作,广泛开展双拥和军民共建活动,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好生态公益林保护、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石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林业工程,加强昭平七冲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管理秩序,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矿产资源。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推进计生综合改革,加快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
六、加强社会和谐基础,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深入实施六项“民心工程”,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扶助特困复退军人等纳入民心工程的内容。完善五保村长效管理机制。抓好分批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保障体系。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和社会应急机制,提高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深入实施药品、食品放心工程,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平安贺州”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人民调解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继续推进桂东文明绿洲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扎实开展“五五”普法,推进依法治市进程。
2006年的工作任务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财政收入增长1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左右,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外贸出口总额增长8%左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左右,城镇新增就业增长4%左右。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按照“五业并举,工业优先,夯实基础,做大总量”的经济工作思路,突出发展园区经济、通道经济、特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着重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壮大工业经济总量
扶持壮大优势产业和强优企业。全力推进一批新的工业项目开工建设,抓好与浙江霸力集团合作开发新路矿尾矿和大理石综合开发利用,加快英格瓷矿业公司重钙超细粉项目建设,推进桂东电子与国内上市公司──深圳特发信息公司以及灵峰药业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美国东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合作,支持桂东电子、金源稀土、嘉和木业等企业打造与拓展产业链。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集群,着重扶持桂东电力、平桂飞碟、真龙彩印等企业做大做强。
加大企业技改力度。重点实施18项新开工和22项续建技改项目,完成技改投资6.5亿元,增长20%。确保桂东电子年产500万平方米中高压电子铝箔二期技改、大锰银鹤年产1.2亿只无汞碱性电池生产线、平桂飞碟年产42万吨旋窑水泥、红星纸业年产4万吨特种纸、嘉和木业年产24万立方米中纤板等技改项目竣工投产,力促合源粉体年产30万吨重钙超细粉、梅林化工年产20万吨重钙超细粉、金源稀土钕铁硼永磁材料等技改项目开工建设。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建设,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更多工业项目入园进区。旺高工业区新入区企业要达10家以上,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上缴税金3000万元以上。加快各县(区)工业小区建设,促进县域工业发展。
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洛湛铁路、桂梧高速公路、广贺高速公路贺州段等“南北贯通、五龙出海”大通道项目,桂梧高速公路八步至平乐段、国道323线莲塘至鹰阳关二级公路以及钟山至富川、钟山至恭城贺州段三级公路要建成通车。全面实施路网建设工程。
大力推进能源建设。加快上程电站、下福电站、金牛坪电站等重点水电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桂东火电厂和上程抽水蓄能电站的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望高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一批改善城市景观环境的重点工程的开工和续建,推进汇豪国际城、远东国际城、香港商贸城等工程续建。加快路网建设,加速城区的外延拓展。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加快发展房地产业,规范房地产市场和物业管理。加快各县城区和重点小城镇建设,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城镇化。
加强城市管理和经营。继续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治理,搞好城市的亮化、净化、美化、绿化。做好土地收购储备和经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突出抓好2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带动面上新农村建设。加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加强农村道路、水利、能源、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发展品牌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加快建设无公害蔬菜、脐橙、烟叶、马蹄、茶叶、梅李、松脂林、速丰林、桑蚕、食用菌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努力打造一批农产品品牌。
提高农业企业化水平。力争新增规模农业企业50家以上。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力争新增农民专业合作协会20家以上。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20万亩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200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沼气池1.8万座,新建生态富民示范村5个以上。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主,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企业化,促进财政增长,增强县(区)经济实力。
四、巩固提高商贸旅游业,提高第三产业整体水平
做大做强旅游业。启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工作,加快景区景点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完成全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优化商业网点布局。组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200家乡镇和村级“农家店”加盟连锁经营,拓展农村消费市场。
五、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推动在建项目建设,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力争完成120亿元。重点推进122个投资规模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开工,完成投资33亿元以上;加快36个投资规模2000万元以上的续建项目建设进度,完成投资40亿元以上。
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规划、筛选和储备一批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并做到常年筛选、动态跟踪、滚动储备,重点推进桂东火电厂、年产200万吨水泥厂、桂东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和上程抽水蓄能电站、永州至贺州高速公路、市污水处理厂、物流中心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加强银企合作,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激发社会资本的活力,确保各类建设资金有新的增长。
六、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深化各项改革。深入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抓紧完成市、县所属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扎实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依法理顺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财政专项资金集中管理系统,不断提高理财水平。进一步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其他各项改革。
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突出抓好“百企入桂”和利用外资工作,筹办好首届民企招商会、房地产展示暨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洽谈会、第三届农展会和石材会等招商推介活动,做好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参展招商工作,加强与广东佛山、浙江衢州等地以及柳州铁路局的交流合作,提高招商引资成效。
扩大外贸出口。加强对重点出口企业的指导和服务,用好国家扶持政策,支持企业扩大出口,确保外贸出口突破1亿美元。
七、加强财税金融工作,积极促进财政增收
加强培植税源。突出抓好投资和项目建设,发挥投资对财政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大对利税大户、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搞好国有资本运营,增加可用财力。建立健全财政收入增长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共促财政增长的积极性。
强化税收征管。依法加强税源和费源管理,加强重点税源、重点企业和重点投资项目税源情况的监控和征管,提高收入征管水平,确保应收税费及时足额征收入库。
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障工资正常发放、机关正常运转和突发应急支出,增加对基础教育、科技文化、公共卫生、公检法司等方面投入,足额安排好社会保障资金和救灾资金。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
增强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拓宽服务领域,增加信贷投放量。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改善金融发展环境。加快市内商业银行机构升格步伐,建立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体系。
八、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建立和完善科学技术奖励制度,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继续抓好科技示范基地、示范乡镇、示范村和示范户的培育和建设。
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巩固“两基”成果,加强农村中小学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杂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发放教材和对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的政策,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加快驻梧中专学校整体搬迁贺州步伐。发展高等教育,推进贺州学院建设。加强民办教育管理。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开展“文化乡村、文化农民”创建活动,抓好基层文化馆(站)、图书馆的规范化建设,建设市文化中心等文化设施。加强网吧管理。发展文化产业,推进自治区级文化先进市的创建工作。加快发展新闻出版业,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维护知识产权。实施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扩大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面。完成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
加快卫生等其他事业发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抓好42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推进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加大城乡健身场地建设投入,加快市体育中心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全面推进计生综合改革,加快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继续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做好审计、统计、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防震减灾等方面工作。关心支持妇女儿童和老龄事业,重视残疾人、工会工作。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依法强化土地管理,保护和利用好土地资源。继续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管理秩序,实施好生态林业工程,推进生态贺州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九、重视和改善民生,切实做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
深入实施民心工程。完善五保村长效管理机制。完成55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完成首批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任务,新建、改扩建村屯道路57条210公里以上,建设人畜饮水工程30处,解决2.1万贫困人口饮水困难,减少农村未解决温饱贫困人口4000人,减少低收入贫困人口8000人以上。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万人次,新增劳务输出2.5万人。认真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统筹推进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新增劳动力实现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体社会救助制度,逐步推行农村低保和规范城市低保工作,加大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力度,增加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济经费投入。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平安贺州”建设,深入开展“三无村屯”(社区)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重视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安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建立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指挥、救援体系,提高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能力。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经济社会管理能力
加强行政能力建设。大力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改善政务环境,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推行政务公开,积极发展电子政务,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确保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推进依法治市进程。
大力加强政风建设。开展“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大讨论活动和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促进各项工作落实。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完善各种监督约束防范机制,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加大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办力度。认真贯彻执行《公务员法》,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着力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