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以科技兴农促进新农村建设


  元宵节刚过,广西玉林市的农民又为春耕生产忙开了。与往年不同的是,当他们来到乡镇的农贸市场时,发现春耕生产所需的水稻、农药、化肥和农业机械等,已经应有尽有。这是广西玉林市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一大变化。
  玉林是一个拥有近600万人口的农业大市,是广西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他们通过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实施“科技进农家致富工程”和“百万农民工培训工程”,完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抓好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工作,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两大工程” 提高农民技能随
  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玉林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科技进农家致富工程”和“百万农民工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就业技能。2005年,全市投资8030万元,实施了58项为“三农”服务星火计划,实现产值39594万元,利税8149万元。全市还实施了全国氨气示范县、全国科技养殖百强县、畜禽鱼良种示范基地建设、玉林市无规定动物疫病建设等科技项目。通过实施这些项目,玉林市2005年共引进农业新品种27个,推广农业新技术36项,树立各类示范户1.15万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7.3万户。
  在实施“百万农民工培训工程”方面,他们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以玉林市8家国家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学校为重点,以市机电工程学校、农经干校、商贸技工学校等10多家农民工培训学校为基地,开展农民工培训。仅玉林市电子工业学校去年培训输出农民工就达3300人。他们还通过招商引资创办了一批农民工培训学校,在培训输出农民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2005年参加引导性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达23.46万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人数达6138人。
  科技平台 服务农业生产玉
  林在实施“科技兴农”的过程中,通过完善科技服务网络,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发展技术市场,创办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科技实体,逐步增强农业科技系统内部活力,提高科技对农业优势产业的服务功能。
  派驻博白县东平镇塘龙村的科技特派员深入广东等地,联系引进广州公司在塘龙村发展冬种马铃薯,采取“公司+农户”和“保价收购”的形式,帮助受派单位调运马铃薯种830吨,连片种植马铃薯2000多亩。去年,该村的马铃薯总产值达240万元,人均增收达273.7元。
  玉林市还建立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动物防疫服务和科技推广网络,加速畜牧业科研成果转化步伐。现在,全市已有7家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和3家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初步形成一个以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为龙头、县级中心为骨干、行业中心为依托,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网络体系。
  此外,玉林市还积极构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信息发布系统、特色数据库。加快“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项目建设,充分利用电话、电视、电脑三种载体,把农业信息传到千家万户。
  推广技术 促进成果转化
  玉林市围绕农业优势产业,通过组织农科队伍培训、考察、试验示范、落实政策等措施,提高农技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科技业务水平,大力推广普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据统计,2005年玉林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全市有10个蔬菜品种和7个畜牧产品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推广水稻免耕抛秧面积202万亩,为农民省工节本7000多万元;推广马铃薯覆盖稻草免耕栽培面积15万亩,节省费用600多万元……
  目前,玉林市形成了以优质谷为主的优质粮食产业,以生猪、家禽为主的畜牧水产产业,以中药材、食用菌、马铃薯等为主的优势经济作物产业,以速丰林为主的商品林产业四大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在优势产业的带动下,2005年玉林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98元,比上年增长10.6%。


    《华南新闻》 (2006年02月16日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