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启幕 多元非遗项目同台展演

 

非遗展演启动仪式。孟萍 摄

     4月1日上午,第三届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在南宁市民歌湖隆重启幕。活动以“山水相连 文明互鉴”为主题,聚焦非遗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汇聚中国及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非遗精品,联动吉林、新疆、云南等区外非遗资源,打造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新平台,助力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马来西亚传统舞蹈《情牵峇峇娘惹》 。庞春妮 摄

四川羌族《肩铃舞》。庞春妮 摄

英歌舞《中华战舞 英歌雄风》。庞春妮 摄

戏曲行当展示《邕城戏韵》。庞春妮 摄

  展演汇聚来自东盟的传统表演节目,如热情似火的马来西亚传统舞蹈《情牵峇峇娘惹》《KURIK KUNDI》,越南的北宁官贺民歌《四季快乐》;既有国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节目,如吉林艺术家们带来的朝鲜族长鼓舞《长鼓情》,云南的傣族象脚鼓舞《新农村的鼓声》;又有国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项目,如四川羌族《肩铃舞》;还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舞《朱拉》;更有不久前精彩亮相202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舞台上的英歌舞团带来的《中华战舞 英歌雄风》;粤剧国家级传承人、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梁素梅带领她的团队带来《邕州戏韵》,为大家展示戏曲生、旦、净、末、丑的戏韵之美;并融合壮族会鼓、藤县狮舞、侗族大歌等区内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以艺术的语言,生动诠释文明互鉴的丰硕成果。

非遗集市。庞春妮 摄

  民歌湖的非遗集市设立“茶语·茶食”“锦绣中华”“四大名陶”“东盟风情”及“嗦粉盛宴”五大展区,涵盖茶艺品鉴、传统织锦、名陶展览、东盟手工艺及特色美食体验,全方位展现非遗技艺的当代生命力。

宾阳游彩架。庞春妮 摄

  活动期间,在民歌湖内不定期开展非遗巡游活动,巡游以南宁花婆赐福、宾阳游彩架、木偶戏、民族器乐表演等定点节目,与藤县狮舞、英歌舞、象脚鼓舞等动态巡游表演相结合,邀请游客沉浸式体验“广西三月三”民族文化风情。

《山歌好比春江水》。庞春妮 摄

  本届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南宁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于3月29日至4月2日在南宁举行。

南宁民歌湖水上市集。庞春妮 摄

  活动以南宁市民歌湖为主会场,联合南宁戏曲博物馆(新会书院)、五象湖公园那里·无界综合体、广西民族大学等分会场,围绕“共享非遗盛世”“展现非遗之美”“传承非遗之魂”“打造非遗之市”“游历非遗之趣”五大主题篇章,全景呈现非遗活态传承成果,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国—东盟区域文化旅游枢纽注入文化动能。

  本届非遗周立足广西“面向东盟开放合作”区位优势,以非遗为纽带深化区域人文合作,促进民心相通。通过构建“展演联动、文旅融合、多方参与”的立体化模式,活动将进一步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实践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