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如一朵朵含苞花蕾,在全市各乡镇悄然绽放,这正是柳州市“美丽柳州”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这几年,柳州市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抢抓“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通过“三清洁、三化、三民、示范村建设”等专项活动,抓党建、打基础、优服务、强产业、树标杆,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并实施农村改厨改厕改圈,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努力打造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村容整洁、管理有序的“宜居乡村”。
按照中央和自治区提出的乡村振兴三个阶段目标,紧密结合实际,柳州市制定了总体目标: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美丽柳州”乡村建设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聆听大地律动,春华秋实,在文化扶贫、产业富民、美丽乡村等多措并举下,沐浴着新时代的春光,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扬帆起航,龙城郊野正奏响乡村振兴时代最强音。
农民富不富,农村美不美,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三农”发展点了一盏明灯,也重新定义并且赋予“乡村”一词更多新色彩。乡村怎样振兴?农民怎样致富?乡村如何才能有吸引力……面对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时代“必修课”,山水工业城市的柳州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今年春节,鹿寨县寨沙镇长塘村的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自从城市盛行的广场舞“跳”进村屯,几乎每天傍晚,上至白发老人,下至稚嫩孩童,都会伸展四肢跟着节拍跳上几支广场舞。43岁的文化队队长覃素珍也不例外,每天傍晚与几位舞伴来到广场,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跳起由做农活动作改编成的采桑舞、摘桔舞、扇子舞。而且还经常与周围村镇的舞友相约比拼舞技。她们舞出农村人的精气神,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乡村广场舞跳得这么欢,离不开柳州市为乡村振兴之火添的“文化柴”。
近年来,柳州市加快推进柳州市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把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中,努力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推动公共文化资源重点向基层、向乡村倾斜。目前全市已建成86个达标乡镇综合文化站、1083个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建成596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覆盖率64%。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场所持续免费开放,一个个文化小分队、文艺轻骑兵在全市乡村成立,扎入了群众生活,冒出一朵朵文化之花。
盛夏蝉鸣,在柳江区百朋镇下伦屯的莲花景区,央视《览夏》栏目将镜头对准万亩荷海,荷叶青翠莲子肥美,粉红的荷花竞相开放,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游玩。通过赏莲花、采莲藕、品莲子茶等文化文艺活动,不仅带旺了百朋镇乡村旅游,而且其深加工的莲藕米粉、莲藕面条、莲子食品等特色品牌,增加了农民收入。
以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柳州市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坚持产业扶贫、农民增收,不断推进特色农产品生产“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催生了共享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农商直供等大量新业态。这几年无论是柳江百朋荷花,还是融安脆蜜金柑、柳州螺蛳粉、三江高山茶叶、柳城砂糖蜜桔,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柳州特色农业品牌越打越响,而大大小小的现代农业园区正积极地发挥示范效应,辐射带动一方沃土,引领贫困户脱贫增收。
金秋九月,城中区环江村雷村屯充满秋的气息,蓝天白云映在穿村而过的溪水上,漫步其中,整洁宽敞的乡村小道、错落有致的房屋、挂满果实的树梢;坐在田埂上,看着农民脸上露出的丰收笑容,着实是一件享受的事情——好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图。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