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如果能够形成这样的一个格局,广西发展这盘棋就走活了。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
唯全力以赴,方使命不辱。
今年9月28日,中国-新加坡南向通道海铁联运常态化班列(广西北部湾港-重庆)首次实现双向对开。一天后,历时9年建成的兰渝铁路全线运营,来自甘肃的班列正式接入这条海铁联运大动脉。
这不仅表明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正式开通,同时也宣告:拥有中国西部最便捷出海口的广西,把“一带一路”有机衔接起来,落实“三大定位”再次迈出坚实步伐。
作为中国和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向通道利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由重庆向南经贵阳、南宁,通过广西沿海沿边口岸到达新加坡及东盟主要物流节点,向北经中欧班列连通中亚、欧洲等地,形成首条纵贯我国西部的南北货运大通道和完整的国际陆海贸易环线,实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及长江经济带的无缝连接。
为大鹏展翅疏经通络——
形成上联滇黔湘、下通粤港澳、衔接“水铁公”、对接东盟的高效便捷运输网络
如何践行“三大定位”特别是建设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作为我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邻省区的广西,一直在寻找有效抓手。
一直以来,我国西部货物大多走东西向通道出海,绕行大半个中国海岸线才能到达东南亚。与长江航运经上海至新加坡的江海联运通道相比,南向通道运距缩短约2100公里,运时减少15天左右,铁路双向运费下浮30%,港口作业费率减免50%,对沿线企业有难以抵挡的魅力,凸显出巨大的市场价值和潜力。
因此,打通南向通道倡议甫一提出,广西就敏锐地捕捉到良机,主动赴国家有关部委和兄弟省份对接洽谈,得到中新两国国家层面和沿线各地大力支持和推动,仅半年多时间,被喻为“国际灵渠”的南向通道即由蓝图变为现实。
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如此形象地比喻。
高速县县通、高铁市市通、民航片片通、内河条条通——为大鹏展翅疏经通络,这些年广西加快出海出边出省大通道建设,着力形成上联滇黔湘、下通粤港澳、衔接“水铁公”、对接东盟的高效便捷运输网络。
从“路网末梢”到“区域枢纽”,广西铁路实现华丽转身。如今,广西高铁约占全国总里程的10%,2013年以来全区铁路客运量增幅一直位居全国第一,14个设区市中有12个已开通高铁动车,初步形成以南宁为中心的“12310”高铁经济圈。
“广西高铁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不仅方便了国内民众,对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也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南宁铁路局客运处处长麻寒松告诉记者,越南等东盟国家的游客从广西入境后,可乘坐动车到广西周边任一省份旅游。
为更好发挥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作用,广西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陆路,力争向北打通经贵阳至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的高速铁路,向南建设联通中南半岛的陆路大通道,为构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合作走廊提供交通支撑;一条是海路,着力建设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区域性国际商贸物流金融合作中心、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畅通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
目前,广西毗邻东盟的主要边境城市均已通达高速公路,南宁、桂林机场已开通与东盟9个国家的23条航班航线。广西北部湾港与7个东盟国家的47个港口建立海上运输往来,定期集装箱外贸班轮航线达29条,年货物吞吐能力超过2亿吨,集装箱年通过能力达468万标箱。
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与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共同运营集装箱码头,入股马来西亚关丹港,接管文莱摩拉港集装箱码头,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升港口管理和运营水平。“现在,‘beibu’已成为摩拉港当地口语,指的就是广西北部湾港,这说明我们在当地已经取得很好的口碑,为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打下良好基础。”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董事长周小溪说。
打造国际大通道,不仅东南西北各个方向要“通起来”,海陆边江空各类交通网络也要“联起来”。广西正积极推进江海、铁海、陆航间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通“毛细血管”,实现无缝衔接。(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构建四维四沿新格局——
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加快拓展面向国内国际的开放合作新空间
拥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广西,新世纪重焕光彩。
金秋9月。随着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的成功举办,东博会服务范围已从中国-东盟“10+1”拓展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10+6”乃至更大区域,成为增强政治互信、推动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有效公共平台。目前,广西与东盟进出口年均增长23.1%,占全部进出口的57.9%,总量排全国第13位、西部第一位。
沿海沿江沿边,连接着中国与东盟两个广阔市场,既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也是东盟国家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海陆通道。立足这一独特区位优势,我区构建“四维支撑、四沿联动”开放新格局,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加快拓展面向国内国际的开放合作新空间。
“海”的潜力得到释放。不断创新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体制机制,全力提高区域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据统计,北部湾经济区成立以来生产总值增长3.1倍,财政收入增长4.5倍,进出口总额增长8倍。北部湾经济区,已跃升为广西对外开放合作的龙头。
“江”的活力充分激发。抓住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向先进生产力靠拢,与周边省份对接,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作,2013-2016年全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2.44万亿元,年均增长10.2%。
“边”的文章扎实做足。在口岸开放、边境贸易、人员往来、通关便利化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去年全区加工贸易突破100亿美元,比2013年翻了一番,在我国西部地区率先建成运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开放发展奏响时代强音。“三大定位”为广西深度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一方面,广西继续深化以东盟为重点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泛北部湾、大湄公河次区域、澜沧江-湄公河等多区域合作,加快推进中马“两国双园”、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国·文莱玉林健康产业园等园区建设,一大批项目签约入园。“十二五”期间,广西外贸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2016年全区进出口年均增长12.9%,比全国高出14.1个百分点,其中边境小额贸易额在全国边境省区中排第一位。
另一方面,广西全面拓展国内区域合作。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是我国目前唯一横跨东西部的省际合作试验区,成为新的“投资洼地”。积极推动建立贵广、南广、云桂高铁经济带和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以及跨省扶贫合作产业园区、滇桂黔民族文化旅游区等。湖南永州与广西桂林已开启湘桂城市圈全域旅游合作新路径。
在“一带一路”建设大背景下,广西加快“走出去”步伐,深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同时,更催生了本土企业走向世界的自信。
“走出去”的10年里,广西建工一安公司累计签订海外业务合同额超70亿元,成为“中国标准”的代言人;随着去年中老铁路开工建设,广西柳工集团生产的装载机和挖掘机受到项目各分包商的青睐,借助这一模式柳工将业务拓展到了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家;广西水电工程局下属的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与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包的越南首座绿色水电站占化水电站,年发电量达2亿千瓦时……
“‘走出去’的广西国有企业,合作方式已从原来单纯进出口贸易,发展到投资、合资、跨国并购、对外承包工程、组成战略联盟等多种形式,投资领域拓展到实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投资区域也从以香港地区和东盟国家为主,不断向欧洲、非洲拓展。”柳工集团董事长曾光安说。
从改革创新中找动力——
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中扮演好自身独特角色
对于多年来致力打造我国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广西来说,2017年显然有着特殊意义。
在经过10多年的呼吁和争取之后,广西沿海铁路不合理的运价机制终于得到解决:今年7月1日起,广西沿海铁路统一取消了沿海铁路公司管段内的每吨固定基价,沿海铁路总运量九成以上货物运费均不同程度下降,集装箱每吨每公里降价幅度达20%,“从广西出海”成为西南货物优选,广西出海大通道更加畅通。
沿边开发开放更是“渐入佳境”,在广西钦州保税港区,这个离东盟最近的中国保税港区,目前已建成11个码头泊位,开通15条国际集装箱航线,吸引300多家中外企业落户。而谁又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
一“慢”一“快”,沧海与桑田,折射的是广西人“跳出广西看广西”的视野,和从改革中找动力、从创新中寻活力的执着与坚持。
事实上,早在2006年3月,一个被称为“湾办”的机构,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就已挂牌成立,这在全国创造了跨区域进行统筹协调的新模式。还组建了广西北部湾银行、北部湾投资集团、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三大融资机构,创新投融资平台,率先探索建立石化、冶金产业发展负面清单机制……
同时,原先分属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管理的港口,在2007年2月也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广西北部湾港。广西开创了全国沿海港口跨行政区域整合的先河,三港统一规划、打包建管、一致对外。
为让西南腹地的物资快速出海,除全力推动开辟中新南向通道外,广西还协调开通了昆明到北部湾港的海铁联运专列,货物通过专列直接登上海轮,运送到青岛、大连乃至东南亚、欧洲等地。“现在整箱操作不用装拆,省去很多中间环节。”广西北港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晓说,“专列开通后,港口国际运输的效率提高50%,成本降低12%。”
实践证明,正是得益于大刀阔斧地推进各领域改革,一大批广西多年来一直想解决而长期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作为中越边境最大的陆路口岸,东兴市是201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三个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之一。以前,当地边民互市贸易不能用人民币直接结算,而且正规渠道手续繁琐,“地摊银行”一度盛行。为此,东兴市充分利用滇桂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创新边贸结算模式,对越南自然人发放“跨国经营证”,并集中在互市贸易区统一经营和结算。得益于此,2016年该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和互市贸易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0.8%和102.9%。
随着沿边金融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一直在西部12省区市、全国8个边境省区中排名第一,并创造了第一个人民币与越南盾特许兑换业务试点、第一个东盟货币服务平台、第一家跨境保险服务中心等三项“全国第一”。
在广西另一个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凭祥市,全国第一个国检试验区于2016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该试验区实行不同于一般贸易的检验检疫监管方式,在确保疫病疫情和质量安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促进边境贸易‘快验快放’和‘优进优出’。”自治区检验检疫局局长孙世和认为,这一创新举措,打破了检验检疫几十年来对边境贸易监管的常规惯用做法。
挽海弄潮联四方,八桂腾跃起风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深入践行“三大定位”新使命的广西,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五个扎实”“四个下功夫”要求,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中扮演好自身独特角色,走活广西发展这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