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园博园主场馆。记者 蒋 勤/摄
贺州园博园长寿阁。记者 蒋 勤/摄
记者 骆 怡 通讯员 唐金声 何 丹
8月29日,广西第十届园林园艺博览会(简称“园博会”)在贺州市举办。在全区14个设区城市轮流举办的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是提高我区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水平,改善城市环境和形象,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去年以来,贺州市全力推进广西第十届园林园艺博览会贺州园博园的建设。记者走进这个占地1405亩、总投资7.4亿元的园博园,真切地感受到“生态贺州·长寿胜地”城市品牌的魅力。
1
既有唐风,也有“贺韵”
步入大门,首先看到园博园的主场馆——一组气势恢宏的唐风建筑群。放眼望去,这些建筑华美而不奢浮,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体现了一种端庄稳重、祥和浩荡的气魄。
虽说建筑设计结合了唐风元素,但记者了解到,主场馆也融入了浓重的贺州传统建筑特征——采用黑、白、红传统颜色,建筑屋顶呈“人”字形,屋檐向上飞起,屋瓦像一层层叠起的山峦。
设计方负责人谭志宁告诉记者,主场馆在总平布局上参考黎家大院对称的工整设计手法,重现了贺州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气息,展现“生态贺州·长寿胜地”的形象,体现一种天地融合的情景。
在主场馆右方的山顶上,矗立着一座阁楼,楼前刻有长文《长寿赋》。登上楼顶,整个园博园尽收眼底。据介绍,这是贺州园博园的标志性建筑,采用五重重檐顶的设计,沉稳大气,取名长寿阁。“长寿阁设置了‘长寿文化展示厅’,市民在领略贺州长寿文化的同时登楼望远,豪迈之情会油然而生。”谭志宁对记者说。
作为长寿市,贺州在园博园的建设中处处体现了当地长寿文化。另外,该市大量的中国传统民居以及独具乡土风情的景观元素,在景区里随处可见。在园博园办会办展期间,贺州还安排了大量民俗文化展示与体验活动,分类展示贺州民间艺术家创作成果,让游客体验贺州丰富的历史文化。
2
城市展园,浓缩“精华”
穿过主场馆,来到了园博园万寿湖。沿湖建设有水上舞台、跌水瀑布、荷塘月色、环湖木栈道等,还有3座景观桥梁——迎宾桥、回澜风雨桥和船桥,将整个万寿湖点缀得灵动而恰到好处。
围绕在万寿湖两边的,是14个城市展园。只见一座座精美绝伦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椰林、海沙、灯塔……将各市精华浓缩在一起。
据介绍,贺州园博园对14个城市展园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有“岭南之乡、栖山之城、乐水之都”三个组团,充分展现八桂大地14个不同城市的景观、人文特征。另外,14个展园还运用商业街的形式进行串联,既保证了园林景观的效果,也考虑到了园区以后的可持续发展。
正因为如此,园博园的建设牵动着贺州市民的心。在园区还没有完工时,不少热心市民就前来“探班”。市民潘先生告诉记者:“严格说来,贺州之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公园。能在这么短时间内高标准建成园博园,我们普通市民觉得很骄傲。”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公园的发展也要与经济、社会、城市发展和人民需求相匹配。集长寿、乡愁元素,同时又包容各地风情的贺州园博园,不但能给市民提供舒适、休闲的空间,还担负着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融入了贺州发展的血液中,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
现场督导,日新月异
从之前九届园林园艺博览会的经验看,每一个园博园对传播园林园艺文化、扩大区内外园林园艺交流、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拉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因为承载了太多期待,该市高度重视园博园建设。
一年多时间,贺州园博园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从选址规划到开工动土,一步步有条不紊、扎实推进。
该市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经常到项目现场调研督促、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市委书记李宏庆多次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主动作为、敢于担当,根据工作量、工作难度倒排工期,加快推进项目落实,确保如期开园办展。
据了解,去年下半年以来,因雨期漫长影响了工期。为此,只要不下雨,施工队全天施工不停歇,工地上最多时有8个施工单位日夜奋战,确保了项目的如期完工。
“有些困难需要各方协调解决,从效果图到施工图,是一个从大到小再到细节的落实过程,而细节又最难把握。比如瓦用什么类型合适,油漆最终的颜色等。”园博园项目总工程师王烈波告诉记者,如果按常规流程,一些问题处理至少要几天。但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常驻工地,遇到问题可以就地解决。
如今,一座崭新的公园已矗立在贺州城市的东南部,不但改变了贺州的城市面貌,改变了城市的精神气质和广大市民的生活方式,带动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也展现了贺州在推进“三大生态”建设进程中的决心和得力措施。
原标题:
展示“生态贺州·长寿胜地”魅力
——广西第十届“园博会”园博园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