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激发稳增长
钦州典型经验获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钦州讯(记者 张冠年)4月5日,走进钦州港,只见码头泊位上塔吊林立、机车穿梭,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气势恢弘,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项目、金桂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国投钦州发电、中粮油加工等巨型产业项目火力全开抢生产。
同一天,在灵山县十里工业园区、浦北县工业集中区、钦北区皇马工业园区等工业园区内,天山微电子、卓能新能源等工业企业同样铆足干劲,加紧生产。
处处涌动的生产热潮,是钦州市稳增长、促发展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该市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出台了稳增长、促投资系列政策措施,使经济运行稳中提速、稳中向好。数据显示,今年前2月,钦州市3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39.1亿元,同比增长32.9%;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2亿元,增长19.2%,增速全区排名第二。而去年,该市GDP完成1102亿元,增长9%,增速位居全区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0.9亿元,增长17.4%,增速排全区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3.6亿元,增长12%,增速全区第一。
近日,国务院在第三次大督查反馈意见中,将钦州市作为我区稳增长典型给予通报表扬。而在自治区政府公布的2016年全区各地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措施成效予以激励和问责的单位名单中,钦州市跻身全区三个予以激励的设区市。
释放政策红利,是该市稳增长的一剂“良方”。当前,钦州市拥有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保税港区、整车进口口岸等多个国家级开放开发平台,是全国政策最优惠的沿海城市之一。去年,该市不断派发“政策福包”,为企业“减负”,激励稳增长:在贯彻落实自治区降成本41条政策措施基础上,出台了降成本35条政策措施,并通过开展非公企业接待日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用电、用工、资金、物流等生产运营难题,全年共为企业减少用电、用工、税费等成本超过4.5亿元,并向23家企业发放“惠企贷”贷款2.7亿元。
同时,不断深化财税、金融、医药卫生和商事制度、行政审批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据统计,去年该市共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59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112项,“营改增”减轻企业税负1.91亿元;支持农民工等新市民购买住房补贴、契税补贴共8414万元;对钦州港航线和集装箱业务补助3626万元,有力促进了集装箱物流逆势快速增长,去年全市集装箱完成137.4万标箱,增长45.9%。
强化项目攻坚为稳增长提供动力。该市去年组织实施了“重大项目攻坚年”和“园区基础设施会战年”活动,全年统筹推进540个重点项目和124个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先后举办了7次共35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据钦州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去年该市统筹推进的540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747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333亿元,全市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竣工达2568个,增长41.5%。
此外,该市还积极培育新兴业态,发展特色业务。在钦州保税港区,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正式开通运营,进境水果指定口岸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广西首个跨境电商进口零售平台海购365正式上线运行,直升机临时起降业务获批营运等,带动了商贸业持续活跃,为稳增长提供了支撑要素。
久抓不放 不疾而速
黄冠
稳增长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去年,钦州市通过释放政策红利、强化项目攻坚、培育新兴业态等举措,使多项经济指标名列全区前茅,稳增长工作的典型经验做法获得了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通报表扬。钦州经验在全区有指导意义。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均出台了激励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力促经济复苏。值得注意的是,稳增长不宜被当成权宜之计,既不要一时用力过猛,也不能因为经济短期复苏就有所懈怠。钦州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保持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态势,久久为功,久抓不放,方能实现有质量的稳增长。
同时,稳增长要注意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配套相关改革措施,要注重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均衡发力,不疾而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