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产业较快增长,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工业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建设,特色产业园建设取得新进展……一个个成就清晰地显示:在工业强市战略引领下,桂林工业主导地位显著增强,电子信息、医药及生物制品、先进装备制造、生态食品四大优势产业支撑作用明显,桂林国家高新区、桂林经开区“两翼齐飞、双轮驱动”产业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过去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桂林工业经济全面深化改革步履坚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经济效益稳步提升,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不断增强。据统计,2015年,桂林市全部工业总产值达2469.9亿元,是2010年的1.97倍;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6.2%,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凸显。
重点产业引领工业跨越发展
去年10月,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与另外两位科学家一起分享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屠呦呦因首先发现青蒿素而获奖,名动天下;但是,真正解决青蒿素水溶性问题,推动青蒿类药物深层次研发、升级的其实是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团队。以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为契机,桂林南药加快推进国际化战略,通过创新产品结构,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形势;通过热心抗疟公益,在非洲各国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目前,该公司产品青蒿琥酯已成为非洲各国医务人员在抵抗疟疾时的首选药物。
桂林南药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十二五”期间,该公司产值和海外收入实现了逐年稳步增长,到2015年,全年海外收入已超过4亿元大关;今年上半年,海外销售收入又超过2.5亿元,同比增长40%。
桂林南药的快速发展是桂林市工业重点产业不断崛起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15年,桂林市电子信息、医药及生物制品、先进装备制造、生态食品等四大优势产业产值达1185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8%;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540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21.9%,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培育提升成效明显,2015年,全市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和超10亿元工业企业分别比2010年多231家和19家,力源粮油成为桂林市首家超百亿元企业,燕京漓泉、桂林国际线缆等成长为超50亿元企业。新增上市企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7家,居全区前列。
与此同时,桂林市还积极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平台,加快创新成果和新产品产业化,不断形成推动发展的新动力“十二五”时期,全市新认定自治区级技术创新平台90家,占到全区新增数量的约20%,是“十一五”时期认定的4.92倍。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桂林市首家国家认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化橡胶桂林有限公司、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成为广西首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到2015年末,全市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5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8家;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自治区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家,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相对完善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工业项目建设催生新动力
工业项目是转型发展、创新创业的强大引擎。为把工业项目转型做得结构更优、效益更好,拉动工业投资增长,“十二五”期间,桂林市努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以重大项目带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通过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新趋势、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消费升级和民生改善六大重点,科学谋划了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大、发展前景好的项目。通过加强项目用地保障,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做好重点项目土地指标协调;加强项目融资保障,引导和鼓励企业多种方式筹措项目建设资金。
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全市共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40个,其中,新开工252个,竣工投产178个。君泰福光伏发电及并网电气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桂林三金药业现代中药产业化项目等一大批影响力深远的重大项目建设,为桂林工业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015年,全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分别是2010年的2.62倍和2.87倍。“十二五”时期,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821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16倍,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的141%,年均增长21.2%;全市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28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4.32倍,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的244%,年均增长23.5%。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市领导还多次带队赴全国各地开展精准招商活动,跟一批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此外,桂林市还认真做好“市领导联系服务企业项目”、“千名干部入千企”、“企业直通车”等系列服务工作,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问题,促进企业增强发展信心。
桂林将建现代化产业新城
园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十二五”期末,全市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达到1600亿元,是2010年的3倍,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4.5%,比2010年提高28个百分点。
产值突破100亿元的园区达到5个,其中桂林国家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26亿元,排名首次跻身全国高新区前50强。“十二五”时期,全市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0亿元,新增开发面积35平方公里,新增入园工业企业450家。全市现已拥有国家和自治区级开发区3个,自治区A类工业集中区7个、B类4个,园区规划面积合计29902公顷,入园工业企业1725家。
为了加快桂林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去年3月,市委、市政府整合了原有西城经济开发区和苏桥经济开发区,成立了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此,桂林经开区与桂林国家高新区构成了桂林城区东西“两翼齐飞、双轮驱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据了解,桂林经开区规划面积为142.7平方公里,涉及永福、临桂2县区4镇。根据规划,经开区按照“一区多园,一园多中心”的发展模式,打造集工作、生活、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新城,成为西江经济带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示范区,成为桂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今年,桂林经开区迎来了启动建设的开局之年。记者从桂林经开区管委会了解到,经开区已先后组织策划了“十三五”拟实施的115个建设项目,总投资达778亿元。2016年计划实施项目有6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3个、续建项目34个,总投资约173亿元。重点推进广西科伦制药二期项目、莱茵生物植物资源综合应用产业化工程项目、华能分布式能源、伟天星、溢达纺织项目、八加一制药项目、生活乳胶搬迁项目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桂林市特色产业园建设也取得了新进展。全区首家工艺美术创意产业园揭牌,组建市工艺美术协会党支部,30多家根雕企业入驻,为桂林工艺美术特色产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高新区众创空间等5家小微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正式挂牌,吸引了374家企业入驻,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双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