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撬动腾跃发展"新支点"

  撬动腾跃发展的“新支点”

  ——关于我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广西讯(记者 董文锋 许丹婷)纵览全国各地的改革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哪里的非公企业活跃,哪里的市场经济就发达完善,哪里的群众生活就富裕富足。

  为促进我区非公经济跨越发展,2013年12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三大扶持政策以及34个鼓励民间投资发展配套实施细则,涵盖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各个方面,政策涉及面之广、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极大激发了非公经济发展活力:截至今年3月,我区非公经济贡献了近70%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以上的税收、85%以上的进出口额,私营企业已达45.7万户,个体工商户152.4万户,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达653万人。

广西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撬动腾跃发展

  侯慧斌/制表

  “重视非公经济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近几年,企业对广西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政府办事效率的提高,普遍予以好评。

  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发布的《2015年广西投资环境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我区总体投资环境满意度明显提升,企业对投资环境的总体满意度为80.75,比2014年上升0.39,比2010年上升2.34。60%以上的企业认为广西近一年以来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其中政务环境满意度比上年提高0.48。

  全区非公经济发展大会之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进一步优化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跨域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放宽准入范围,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外,一律对非公有制资本开放,不得单独设置附加条件。

  政策甫出,各级各部门迅速贯彻落实,相继细化实施细则以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和办法,全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政策助推效应充分释放。

  2014年底,我区首次推出86个国企项目向非公有制市场主体开放,引入非公资本325亿元。今年,我区将对728个项目引入民间资本,总投资4900亿元,其中引入民间资本达1260亿元,涉及园区整体投资项目、交通运输、电力、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社会事业、旅游等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等经营性项目。目前,我区对民间资本进入水电、电动汽车交换电设施、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港口、内河航运设施等领域已不再设任何门槛。

  放宽民企准入、鼓励民企扩大投资的政策连续出台,让我区民营企业家深受鼓舞。但有的地方对政策“消化不良”,配套措施跟不上,让政策的落实打了折扣。

  记者采访了解到,经济新常态下,不乏好的投资项目,不少民营企业家表示很愿意参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投资。但政策上已对非公经济开放甚至鼓励进入的领域,现实中仍存在一道道“玻璃门”,让民企可望而不可及,影响了投资动力。

  例如,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项目基本上由国有企业主导,民营资本最多转包一些“二手工程”,国有企业“吃肉”,民营资本只能“喝点汤”。类似这样“重大轻小”“重公轻私”的现象,采访中,民营企业家吐槽的着实不少。他们认为,这种“玻璃门”背后的最大“逻辑”,是民企不像国企那样有政府信用背书,为了控制项目风险和质量只好“被牺牲”。

  “重视非公经济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要按照‘非禁即许’原则,对非公经济放宽准入领域、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支持民间资本无障碍进入。”广西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吴坚认为,要改革市场准入制度,凡是市场主体基于自愿的投资经营和民商事行为,只要不属于法律法规禁止进入的领域,不损害第三方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都不得限制进入。对公用事业和重要公共基础设施领域要实行特许经营等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放开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业务。

 

  “‘融资难’‘融资贵’仍是最突出问题”

  融资难,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更难。

  过去几年,丰圆公司总经理郑文进每当采购原料时就会犯愁。“贷款100万元,3个月的利息就要6万元。”郑文进有些无奈,虽然政策明文规定在融资服务、财税政策等方面对非公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但一些金融机构没有做到“一碗水端平”,“融资难”“融资贵”仍是民营企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特别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市场需求不足,融资难题更加凸显。

  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记者调查了解,由于受信用服务体系不健全、担保规模偏小、担保方式单一等制约,金融机构对中小民企的贷款利率普遍会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再上浮超过30%,加上担保费、保证金等,中小民企贷款综合成本均在10%以上。而当信贷紧缩时,金融机构通常会首先关上此类企业的信贷之门,导致资金链断裂。

  为帮助非公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各级各相关部门立即着手行动。自治区国税局、地税局与1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涉税信息共享工作机制,联合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自治区银监局等单位率先在全国制定《银税服务合作规范》,创新建立“互联网+税收+金融”的银税服务合作模式,只要纳税信用级别被评定为A级,小微企业无担保、无抵押也能获得银行贷款。目前,全区共有11家银行参与“银税互动”项目,已惠及多家企业,融资金额达9.66亿元。

  自治区工信委开展“惠企贷”服务,合作银行累计向全区485家中小企业发放贷款35.97亿元,并组织150家中小企业在广西北部湾股权交易所集中挂牌。

  自治区财政厅向广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注入财政资本金2亿元,推动全区108个市县区政府投入资金12.4亿元与广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共建三级中小企业担保基金。

  此外,我区还着力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促进金融机构对非公企业的信贷投放。截至2015年底,全区小额贷款公司已达384家,获得经营许可证的融资性担保机构187家,注册资本达195亿元,为解决企业贷款担保难题注入了“强心剂”。

  “破解非公经济融资瓶颈,既要加大财税金融支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形成多层次、多元化、高效率的投融资渠道,还要加大对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的扶持。”广西大学商学院高级经济师、副教授汪军建议,对境内外首发上市以及“新三板”挂牌企业给予补助的同时,还要探索发展“四板”乃至“五板”市场,最大限度地利用债券市场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吸收社会资本,直接投资于非公企业生产经营,扩大企业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

  “打好转型升级攻坚仗”

  “三千双袜子不如一个iPhone”“量都做到天花板了,可利润却还在地板上”……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转型”成为横亘在我区非公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迅速成长,为非公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近年来,我区大力鼓励支持非公企业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加快发展,加大了对非公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力度。

  自治区科技厅2015年在自治区本级科技计划中支持非公企业科技经费占支持企业经费82.9%,推进非公经济科技自主创新;

  自治区财政厅继续对新设立的非公有制微型企业给予资本金补助,筹措中小企业发展资金1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77亿元;

  自治区工商局开展“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整治市场”“红盾网剑”打击商标侵权等专项整治行动。

  “作为全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浙江在鼓励和扶持非公经济转型发展方面先行先试,也积累了诸多经验。”汪军介绍,浙江省政府层面结合民企遇到的缺技术、融资难等问题,从2012年起开始实施民企“双对接”工程,建立起了民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金融助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这种‘政府搭台,民企唱戏’做法,尤为值得学习借鉴。”

  事实上,非公经济发达的省份都十分重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广东省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已实现地级市全覆盖,县级覆盖率达90%以上;山东为全省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检测、信息咨询、培训等平台更是多达300多个。

  应当看到,非公企业体制、机制比较灵活,适应市场能力比较强,在决策的执行力方面有着天然优势,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我区现有专利产品中,非公企业创造发明率达60%,非公企业完成的技术创新占70%以上。

  面对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虽然我区越来越多的非公企业开始明白创新转型的道理,但大都苦于人才、技术、资金等条件严重缺乏,没有能力进行转型创新。对中小企业来说,迫切需要有效的公共创新服务体系的支撑,因此,大力建设和发展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平台,是破除非公企业创新瓶颈的重要举措。

  产权封闭单一,则是制约我区非公企业转型的内在原因。

  这一方面需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非公企业股份制改造,破除“家族式”管理。另一方面,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充分发挥我区毗邻粤港、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强化区域合作,引导非公企业主动承接区内外产业、资金、技术转移,通过精准招商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集聚效应强、外向化程度高的大型现代企业,通过示范带动作用来推动我区本土企业改造升级、做强做优。

 

  ■要闻速评

  “搬山破门”激活非公经济

                          许丹婷

  近年来,尤其是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召开以来,我区乘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浩荡东风,通过实施系列扶持政策以及鼓励民间投资发展配套实施细则,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打造撬动腾跃发展的“新支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施展才华面临的空间更加广阔,机遇更加充分,前景更加美好!

  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离不开自治区党委、政府不断解放思想,始终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两个“毫不动摇”;离不开我区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全面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消除各种显性和隐性壁垒,培植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沃土”;离不开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家自强不息、拼搏进取,不断攻坚克难闯市场、干事业、求发展。

  成绩难能可贵,但问题也不容忽视。“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问题和政策执行中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仍然是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道道坎。面对“三山”“三门”,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从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实际出发精准发力,破解准入门槛高问题,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破解服务短板问题,破解成本高、负担重问题,让非公企业轻装上阵,让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对于“搬山破门”,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已经作出了部署,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对于自治区的部署和出台的相关政策,关键在落实。不断察实情、解真难、办实事,通过细化量化让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非公企业真正从中增强获得感、增强发展信心,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就一定能够得到更好更快发展,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