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推进泛北合作:发挥先导效应 发展蓝色经济

  泛北部湾区域“一湾连多国”,海洋合作是泛北合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是与东盟陆海相连的最大邻国,东盟各国多数濒临海洋,两者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共同的利益诉求。

  广西人从海洋走向世界并不陌生,汉代使者曾从合浦港乘船出海,沿海岸先后到达现在的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地,最远到达印度和斯里兰卡。

  “游客乘邮轮环游泛北多国”是中国与东盟旅游界共同的心愿,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先导先行产业。

  10年来,泛北各国依托泛北论坛这一重要平台,发挥“泛北合作”的先导效应,促进中国与东盟近年来在海洋合作方面向集聚合作方向深化,着力构筑海上互联互通网络、开拓海上务实合作、建立中国-东盟海洋伙伴关系,致力创建合作平台和机制,并取得了一系列实效。

  中国在2011年设立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后,积极推进海洋经济、海上联通、海洋环境、海上安全及海洋人文等领域交流与合作,并取得丰硕成果:中泰两国已建立完备的长期合作机制,中泰气候与海洋生态联合实验室已挂牌运行;中国国家海洋局和印尼海洋与渔业部共同成立了中印尼海洋与气候中心并作为常设合作平台,建立了海洋领域高官、科学家和专家学者的对话交流机制,开展了海洋与气候变化观测研究、海洋和海岸带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一系列双边和多边海洋科技合作项目;中国与马来西亚的海洋领域合作框架涵盖了政策立法、环境管理、科学研究、极地大洋、技术研发、执法监察等各个方面。此外,中国与柬埔寨、文莱、缅甸、新加坡、越南的海洋合作也在逐步深入,在海洋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

  在海洋文化交流方面,中国设立了海洋奖学金,资助泰国、印尼等6个东盟国家的20名留学生在华攻读硕博学位,开展了多项短期培训,初步建成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学院。

  第八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期间,“泛北部湾合作高官会”及“专家咨询会”讨论通过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路线图,商务部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纳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总体框架,这为开创中国-东盟海上合作新局面、建立合作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西拥有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枢纽的地理之便,更具备海上合作的港口、产业、商贸、人文等基础,“下海”可发展蓝色经济,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上岸”可建设临港产业园区、海洋科技合作园和海洋人才培训基地。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立足中国-东盟海上合作,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项目和重要内容。应加强港口物流合作,实现产业对接与分工,促进项目贸易投资,大力发展临港城市,形成一批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形成次区域经济合作,促进泛北部湾经济地区发展成为太平洋西岸经济区。

  广西以港口作为海上互联互通的重点,推动建设中国-东盟港口群,探索建立北部湾自由贸易港,打造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

  在推进泛北部湾产业集群建设中,广西不断加强与东盟国家在临海工业、新兴产业、海洋经济、能源资源、旅游、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合作,加快中马钦州产业园、马中关丹产业园等国际园区建设,建设中国-东盟海上合作试验区、中国-东盟海上渔业走廊及中国-东盟信息交流中心等。

  ■要闻速评

  做足“海”文章

  超 光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源起“湾”的合作,也就是要在无垠的大海上做文章,让它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新亮点、新动力。

  海洋是世界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是21世纪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是要让千百年来各国绵延不绝的这一纽带焕发新的光芒,让海洋合作开启中国-东盟互利共赢的新起点。

  2015年被定为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同年举办的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专门设置了中国-东盟海洋合作成果展。这表明,海洋合作已成为新时期中国与东盟共同的意愿。

  “海”的文章大有可为,无论是在海洋经济、海上互联互通、科研环保方面,还是在海上安全、海洋人文等领域,泛北各国都有务实合作的广阔空间。合作好了,不仅可以繁荣海洋经济、造福各国人民,还能有效维护和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意义重大。

  做足“海”的文章,需要泛北各方群策群力。而眼下要做的,就是加快规划和实施一批基础项目,按泛北合作经济路线图制定计划,优先实施。搭好了框架,夯实了基础,海洋合作这篇文章就不难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