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梧州市农村公路建设综述:路网更完善 出行更便捷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曾几何时,农民为出行难、致富难感到无奈与困惑。如今,绵延农村地区公路如同城市血脉支流,成为农民发家的“致富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据有关统计,“十二五”时期全市农村公路累计完成投资约14.8亿元,建成县乡道联网路9条共120公里、通村硬化路项目154个共1183.3公里,863个建制村于2014年底全部实现水泥路面硬化。

  规划先行,完善农村路网

  日前,记者在蒙山县夏宜瑶族乡看到,一条条通往瑶胞村寨的公路环绕大山、纵横交错。六洛村村民韦显龙高兴地说:“以前这条路(夏宜至六洛)还是羊肠小道,只能容得马车经过,路边杂草丛生,连路肩都看不见,车子十分难走。现在,水泥路修到家门口了,我们出行和运送木材、化肥方便多了。”

  苍梧县沙头镇镇区往深塘村道路自2013年硬化后,2015年该村通过“一事一议”筹集资金45万元建成了丰田至深塘、大冲后至大冲以及倒怨组等村内道路,进一步改善村民的出行条件。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规划指导建设,先后编制《梧州市自然村(25户以上)通水泥路建设规划(2013—2020年)》、《梧州市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明确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任务。同时,结合乡村建设,持续实施农村公路大会战、农村道路通达通畅工程,提升改造县乡公路,不断改善路网结构及路况水平。此外,我市还筹集资金4600万元推进渡改桥和新建桥梁1360.5延米,投资7500万元改造危桥3048.5延米,投资2811万元实施安保工程总里程401公里,投资8600万元实施以奖代补连通工程468公里,有效改善农村公路通行条件。

  多方筹措,破解资金难题

  近年来,我市先后完成了省道323倒水至太平、321国道太平至蒙山、187县道新地至潭东、321国道龙圩至潭东“二改一”等公路改造升级,提升沿线群众出行条件。“随着境内国道、省道、县道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改善了农村地区物流配送环境,促进农产品与市场对接。”市农村公路管理处负责人说。

  根据自治区有关工作方案,“十二五”期末全区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要达到100%。为此,我市自2013年全面开展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攻坚战,在争取上级支持的基础上,落实财政资金3.8亿元,并向金融机构贷款2.2亿元,待中央和自治区相关补助资金到位后再偿还贷款,保障建制村通硬化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14年底,我市完成863个建制村道路硬化。

  与此同时,我市还结合生态乡村建设活动,采取财政支持、群众自筹、社会捐助等形式,推进25户以上人口自然村(屯)和组内水泥路建设,打通农村地区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农民踊跃捐资,并采取以劳代资、以物代资等办法弥补资金缺口,各级政府也通过财政投入、以奖代补、“一事一议”等途径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

  出行便捷,优环境助致富

  隆冬时节,行走在岑溪市安平镇富宁村,道路两旁的绿树和鲜艳的大红花让人赏心悦目。“我们在建设水泥路的基础上,健全村容保洁机制、实施道路绿化工程,推进生态乡村建设。”富宁村党支部书记冯石兰说,村民们每天都将生活垃圾集中丢到沿路的垃圾桶,净化美化村容环境。

  “我们村山清水秀,环境整洁,出行道路宽敞平坦……生活在这样的乡村幸福感油然而生。”这是蒙山县蒙山镇北楼村唐祖林发自肺腑的感叹。该县按照“生态立县、特色兴县”的发展思路,从建设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和四季花海入手,整合交通、水利、农业、扶贫等项目资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呈现路通百业旺、道宽气象新的喜人形势。

  2012年起,我市结合“清洁乡村”、“生态乡村”活动开展,不断提升道路绿化率,进一步改善农村公路环境。同时,探索试行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公路养护机制,强化路基路面、桥涵构造物、沿线设施的管护,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

  近日,位于蒙山县长坪瑶族乡的南垌村宏远山猪养殖场,不时有客户前来考察和订购山猪。养殖场负责人雷元波说,自从连接乡道的道路硬化后,每逢节假日都有客户前来预定山猪,去年养殖场出栏山猪200多头,收入十多万元。不仅如此,随着交通环境改善,不少村民加入他创建的山猪养殖合作社,实现抱团发展。同样,在藤县象棋镇道家村,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沿着农村公路前来石表山景区游玩,体验生态农业、领略田园风光。

  随着一条条“致富路”的竣工,公路两侧成了经济带、产业带和物流带,引来了投资商,增加了农民收入,呈现一幅幅“生活富裕、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美丽和谐”的农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