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推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共同发展纪实

破除藩篱促融合

  忻城薰衣草庄园。 蓝艳青/摄  

  圣堂山风光优美,刚升级为4A级景区。 罗 珊/摄 

  武宣县打造特色乡村游。 杨征文/摄  

  忻城村民在表演编织壮锦。 蓝艳青/摄  

  2015年来宾市旅游业基本情况一览表 (备注:游客统计数据是预测的)

  12月24日,天上下着小雨,合山市旅游局局长张博特在风雨中忙碌着指挥工人对百里铁道花廊做最后的装饰——本月29日,广西(合山)工业旅游节将在这段老铁轨的另一端开幕。张博特介绍:“这是广西首次举办工业主题旅游节,群众都在翘首以盼,看看这个从来上不了旅游版图的工业小城到底弄出什么花样儿。”当天,在武宣百崖大峡谷、忻城薰衣草庄园、兴宾区长福村乡村农家乐,都是一派游人如织的热闹景象。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来宾市年接待游客人数从58.12万人次增加至1548.28万人次,增长166.37%;旅游收入从28.33亿元增长至102.28亿元,增长261.03%。游客欢笑、商贾云集,曾经在广西旅游版图上一片空白的年轻城市有了新的记忆和脚步。

  作为一个经济落后、旅游资源禀赋薄弱的城市,短短5年间如何实现旅游的破茧成蝶迅速腾飞呢?数据的背后,是来宾市将旅游发展作为社会经济进步的重中之重融入各项事业发展中,一同部署一同规划,巧抓、巧用、巧融合的结果。来宾市委书记李志刚说:“要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将‘想不到’和‘做不大’的旅游文章换角度思考,另辟蹊径突破,将扶贫、工业城市转型、少数民族发展等工作,融入旅游发展战略中,实现互利互补融合发展。”

  1 巧借东风 打造融合新样板

  12月26日,望着渐渐远去的旅游大巴车,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的导游谢晓雨面带微笑,挥手相送。这是她当天接待的第四波客人了。谢晓雨说,今年前三季度博物馆接待游客人数比2014年整整翻了一倍。

  游客的增加,带旺了相关产业。在金秀瑶族自治县的主街道上有一段特色农产品交易街,大瑶山里特有的野生灵芝、石斛、绞股蓝、石崖茶甚至黄蜂酒、野猪鬃毛等等在这里都有出售。今年62岁瑶族阿妈赵香米每天清晨就会在这里支上摊子,将女儿女婿在大瑶山里收来的山货拿来摆卖。由于品质高、信誉好,无论是本地的商家还是慕名而来的游客,每天摊子上总是挤满了人。穿着瑶族传统服饰的赵老奶热情招呼大家,照相合影她从不拒绝,老主顾托她进的山货,她总能按时交货,遇上外国游客她还能“哈喽、哈喽”地招呼几句。渐渐地赵老奶的山货成了这条街上的“名牌”,在她的档口摆出的货物总是迅速地被扫空。当记者问她家每月收入时,老人神秘地一笑,伸出两个手指头:“这个数!”虽然至今记者没弄明白这“俩手指头”到底代表两千元、两万元还是20万元,可从她满足的笑容中可以看出,是逐年增长的游客给赵老奶的山货找到走向世界的出路。

  今年,金秀成功进入特色旅游名县名单,这意味着,今后更多的“赵老奶”将通过这个旅游融合农业、扶贫发展的思路走出去、富起来。

  与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的金秀不同,忻城县旅游融合发展之路更为多样。该县按照《来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行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与市农业、文化、体育、林业、扶贫等部门加强联系,整合预算资金1.5亿元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首先是将旅游与农业相结合,以“农业生产核心示范区”为依托,建设忻城县薰衣草庄园,2013年广西旅游节分会场在这里开幕,景区仅接待集体婚礼预约就达40多对。今年该景区又启动冰河世纪滑雪场第二期工程,建设3000亩百香果基地,仅这三个景区接待旅客就达131万人次,直接安排就业人数190人,间接带动就业810人。

  不仅仅是农业,该县还将旅游开发与壮族文化传承相结合,以研究土司文化为依托,抢救性维修莫土司衙署建筑群,“修旧如旧”还原“壮族故宫”彰显壮族民族的风情与智慧。同时该县还以壮文化为基础,建设莫蔓壮锦源景区和壮锦展示馆。今年,壮文化景区接待旅客达90万人次,直接安排就业人数40人,间接带动就业人数500人。今年该县待游客280万人次,增长28%;旅游收入达16.4亿元,增长22%;带动就业人数达5060人,增长180%,带动其他相关产业收入1.6亿元。

  “其实,发展旅游产业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它并不如抓工业、抓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助推来的显著,然而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是‘难在政府、富在民众’的民生工程,关键是党委政府要有勇气和决心,坚持将旅游产业融合其他产业发展,达到相互促进,循环发展的成效。”这是忻城县县长李朝晖对旅游产业的认识。

  来宾市旅发委主任陈志坚说:“近年来尤其是这两年,来宾市一直将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作为整个来宾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深入挖掘各县市区的特色。忻城与金秀的实践证明,只有让旅游产业与其他县域经济手拉手并进,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让扶贫、农业甚至是工业发展结合旅游产业开发才能实现互补和相互促进。”

  据统计,今年,来宾全市现旅游与相关产业行业融合发展重点项目18个,已开放营业13个,完成任务的72%。其中与农业融合7个,与文化融合2个,与林业、工业、体育融合各1个,与其他融合1个。这18个产业融合重点发展项目资金预算总投入34.76亿元,预计全年接待游客320万人次,旅游收入3.3亿元。带动其他产业收入0.51亿元,直接从业人员2507人,间接从业人员近万人——按照旅游业发展的渐进效应,预计“十三五”期间,这18个项目将可以给来宾市带来4200万名游客,40多亿元旅游收入。

  2 破除藩篱 共筑桂中旅游圈

  要加快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行业融合发展,就要打破条条框框,拓展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创新旅游产业开发形态,提升旅游经济综合效益,推动相关产业互利共赢,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体制及机制是全区乃至全国旅游融合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要实现融合,首先要做的就破除不同区域、部门间的藩篱、利益,从规划起就统一部署合作推进。仅仅今年前三季度,来宾旅发委就与该市59个部门、地方党委政府,召开协调会196次,其中市领导亲自参加的就有112次。旅发委项目开发室负责人说:“来宾市对旅游重视是建市以来从未有过的,尤其是今年4月,来宾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行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各部门各地要把旅游发展放在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中统一规划。过去是旅发委希望各地重视旅游,现在是各地各部门主动找上门要项目、要点子。”

  煤都合山,一座因煤而生的城市。一百多年来,轰隆作响的机器,烟尘滚滚的煤场,一脸灰黑的煤业工人,就是这个城市的名片和永恒的记忆。如今煤都光热不再,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定义和城市转型的车轮正碾压着合山单一而且薄弱的经济。该市利用作为广西的老工业基地遗留下来的铁轨、煤炭开采的矿井,老的工业厂房、机器设备等后现代元素,将火电,水文等工业旅游项目纳入来宾市大旅游圈总体规划之中,融入“别样来宾”景观旅游体系中,以“工业旅游”为舞台,打造工业整体形象突出、基础设施完备、人文历史景观独特、科普教育与休闲娱乐兼备,具有浓郁地方工业文化特色的全国工业旅游目的地。这个旅游规划将成为合山市旅游名气、人气、经济的“动力和引擎”,为当地经济提供多元的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融入、合作、节点,这些关键词不仅是合山旅游开发的核心思想,也是整个来宾市旅游开发一盘棋思路的体现。合山市委书记莫莲说:“合山虽然是个旅游洼地,但是它刚好处于来宾市与旅游新兴县忻城之间,有教科书式的工业历史,合山可以打造旅游节点城镇。我们不与秀美金秀以及先行一步的忻城争客源分蛋糕,需要甘当配角、勇争主角,与兄弟城镇一同‘做大蛋糕’”。

  通过这样集腋成裘的群体效应和创建旅游名县的示范作用等,尝到甜头的来宾市各县市区、各乡镇,逐步形成“言发展必谈旅游,谈旅游必商合作”的良好机制和氛围。

  3 创新形式 开拓“旅游+”时代

  要想游客纷至沓来首先要“秀”出自己的“美”。来宾旅游起步晚,但从规划开始就注重旅游资源与互联网的融合。去年7月,来宾市旅发委与电信、移动等大运营商合作,推出了“来宾旅游APP”,率先在全区实现旅游公共服务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游客只要在扫一扫二维码,整个桂中旅游圈的美景就会尽收眼底。买票、订酒店、请导游甚至推荐旅游路线一键搞定。如今该平台已经涵盖了象州温泉,武宣百崖大峡谷、庄园文化游,金秀圣堂山、莲花山、圣堂湖等大型旅游景区以及各大星级酒店的信息,甚至连大瑶山里的古占瑶寨、兴宾区的幸福里庄园等农家乐也加入该平台中,真正实现了“一部机在手,来宾任我走”。

  不仅仅是景区上网,在旅游规划中,来宾市还大力推动“互联网+旅游+文化”的推广模式。通过APP、微信、微博等平台,展现来宾市瑶壮文化、红水河文化、观赏石文化、东南亚归侨文化等地域特色浓郁文化形态。例如,来华投资区(高新区)已连续3年举办的东南亚民俗风情旅游节,金秀《瑶都神韵》专场剧,歌舞剧《蔗乡女》等均通过电视网络媒体走向世界。在“互联网+旅游+文化”的工作机制下,来宾市的旅游宣传逐渐多样化、碎片化、特色化,既各具特色吸引不同的人群,又形成整体互相促进。

  来宾市市长白希说:“以旅游为核心,将之与互联网、、文化、、工业、扶贫等相关产业相结合,进行资源重组优化甚至再造,由此盘活经济体系的中枢神经,形成高度市场化、集约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这就是融合发展带来的优势。这种优势消解了不同城乡间的地理距离和制度距离,极大释放了旅游发展潜力,激活了旅游发展要素。”

  一往无前方能破茧成蝶

  ■来宾微评

  文 质

  以前,在广西旅游版图上来宾并不起眼。如今,生态瑶都金秀、温泉之乡象州、浪漫壮乡忻城、工业老城合山和多彩乡村兴宾区,已经成为“驴友”的目的地、集散地。

  来宾旅游的破茧成蝶是一个改革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凝结这座城市决策者的勇气与执着。“十二五”规划之初,曾经有这样的声音:来宾搞旅游没看头没卖点。确实,这里没有“甲天下”山水,没有蔚蓝色的大海,可是,来宾人敢于“找美丽”“建美丽”,底子薄、没优势,就创新突破披荆斩棘;起步晚、亮点少,各部门各区县就领命出征抱团取暖。于是,有了壮乡故宫与植物庄园结合的浪漫忻城,有了找寻工业记忆的光热合山,有了民风淳朴茶香四溢的瑶都金秀。如今,“东走象州金秀、西游合山忻城”两条桂中旅游线路已现雏形。

  旅游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该市“绿色GDP”的从无到有以及群众的荷包鼓起来,更重要的是,“美丽来宾”给当地群众带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逛逛水城吧,这里和柳州一样美丽”“去趟金秀吧,品一品茶香,吃一块阿妈亲手做的米糕”“你见过雄伟复古的蒸汽机车和鲜花簇拥的铁轨吗?来我们合山看看。”群众身边的美、城市乡村的靓,让这座城市有了谈资、有了去处、有了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