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国家高新区技术生物产业基地。陈 峰/摄
南南铝业有限公司冷轧生产车间生产线。陈 峰/摄
南南铝业有限公司冷轧生产车间生产线。陈 峰/摄
现代化企业生产线。尹庆南/摄
富士康南宁科技园项目。尹庆南/摄
现代化城市新区。陈 峰/摄
金融写字楼群。陈 峰/摄
风景优美的农业观光旅游点。陈 峰/摄
花海。陆文龙/摄
现代农业观光园。陈 峰/摄
观光农业,深受欢迎。陈 峰/摄
美丽南宁一景。陈 峰/摄
南湖风光。文建宁/摄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
“十二五”即将结束,“十三五”迎面走来。
5年来,南宁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用有目共睹的发展成果展示出蓄势待发的雄厚实力: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生态乡村风光旖旎,“南宁渠道”影响日盛,“南宁服务”声名远扬。 5年间,南宁的发展成就、“南宁渠道”的影响、“南宁服务”的美名……凝聚着全市700多万党员干部群众敢做善成的智慧和辛劳。
“十三五”即将开局,南宁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切实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到南宁市的发展战略、发展举措和发展实践中,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确保“十三五”良好开局,勇当富民强桂的排头兵。
为此,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王小东对首府经济发展提出要求:“继续夯实产业对经济稳增长的基石作用,按照补短板、强优势、显特色的要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顺着这一思路,12月17日,南宁市牵手北京中关村共谋合作发展,为南宁乃至广西在新的历史时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找到了新载体,为转方式、调结构、带动经济转型升级找到了新动力;
顺着这一思路,壮乡首府正在昂首阔步,向着建设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宜居的壮乡首府和具有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园林城市的奋斗目标砥砺前行,为广西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奋斗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重大项目引领工业建设
产品下架、包装、装车、运出……12月8日,南南铝公司年产20万吨大规格高性能铝合金板带型材项目的生产车间里,一派繁忙。
“十二五”期间,南南铝新建的热轧制造中心、中厚板制造中心、冷轧制造中心、挤压制造中心等现代化生产线相继投入使用,铝产品加工研发能力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为“南宁制造”走向“南宁创造”续写了新的一页。
创新能力不足和重大项目数量少一直是南宁市工业发展的短板。
创新是工业发展的原动力。“十二五”期间,南宁以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同时推进的思路,着力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铝深加工、机械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清洁能源等六大重点产业和工业重大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南宁着力补齐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工业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累计新增广西中烟检测中心、培力(南宁)药业有限公司检测中心、南宁八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测试中心、广西软件评测中心信息工程和软件检测实验室、百洋集团公司水产品检测实验室等7家国家认可实验室;新建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广西明阳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物质能源酶解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增1个中国驰名商标(“圣保堂”)以及广西新方向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广西纵览线缆集团有限公司等2家国家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
重大项目是工业发展的引擎。5年来,南宁市以市领导服务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为抓手,以“服务到家”的理念支持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南宁市依托强有力的服务机制,补齐重大项目数量少的“短板”,促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5年,南宁市区市层面重大项目达582项,项目总投资6343.91亿元,年度计划总投资逾800亿元;与2010年相比,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3倍,产值超百亿元产业从3个增加到8个,300亿元产业从1个增加到3个,500亿元产业从无到有(食品工业规模达到726亿元)。
目前,南宁市“十三五”规划已经描绘好蓝图,南宁市将按照整合资源、一区多园、错位发展、打造品牌的要求,以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快产业集群化和规模化,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并推动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有序推进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城一体化。到2020年,南宁市电子信息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食品加工产业产值均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高新产业在“工业强市、产业旺市”战略中异军突起,成为新常态下首府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强动力。
打造“南宁服务”现代品牌
一栋写字楼,一年税收堪比一个县域的财政收入——在南宁市青秀区华润大厦B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势头展露无遗:这栋2012年6月1日交付使用的写字楼,目前已有14家世界500强企业进驻,2014年上缴利税达4.99亿元,堪称首府楼宇经济发展的典范。
楼宇经济飞跃式发展的背后,是“南宁服务”品牌建设的成果:5年来,南宁市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心,以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信息交流中心和金融中心为载体,着力把南宁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电商总部和集散中心:“十二五”头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分别为48.67%、48.75%、47.89%、48.96%,2014年以商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541.67亿元,同比增长8.2%,对GDP的贡献率达46.3%,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12月17日,南宁市政府与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是南宁市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举措,势必再度为“南宁服务”品牌增色。
“十三五”期间,南宁市将重点做大做强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业等三大产业,加快发展和提升商贸和会展业、旅游与运动休闲服务业、健康养老服务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教育培训服务业、节能环保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七大产业,将南宁打造成为中国-东盟重要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城市和自治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城市。到2020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提高到45%左右,打造和提升40个以上业态突出、特色鲜明的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进一步打响“南宁服务”品牌,助推南宁市建成区域性现代服务集聚中心。
“都市农业”彰显样板效应
走进隆安金穗香蕉产业(核心)示范区,符合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方向的“样版”向世人彰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魅力。
自广西金穗公司与定典屯深度合作以来,“示范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金穗模式”成为全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中独具特色的样版,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2014年,定典屯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6万元,村屯面貌焕然一新,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
定典屯的成功,是南宁市“十二五”期间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华丽转身的缩影:“十二五”以来,南宁市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扎实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培育农业特色品牌,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快步迈进。
——粮食生产实现“四连增”,201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25.3万吨,新增“双高”糖料蔗示范基地47个、“菜篮子”基地47个、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94个。
——创建了26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吸引入驻企业6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4家,直接带动农户1.4524万户,辐射带动农户4.2051万户,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
——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增至125万亩以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超过180家,数量和实力继续稳居广西第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增至2131个,家庭农场达到266家。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4年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2014年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576元,比上年增长11.6%,完成规划目标8821元的97.22%,2011-2014年年均增长14.44%,达到“十二五”规划年增长率12%的目标。
南宁市农委表示,在接下来的5年里,南宁市将继续按照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凸显一产特色”要求,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突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工一体化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打造广西都市现代农业样板和面向东盟的区域性特色农业基地。
(本版图文除署名外由南宁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