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新丝路 南宁正扬帆

  城市交响曲。  

  富士康生产车间。  

  南宁港六景码头。  

  南宁大桥。 陈峰/摄  

  邕城之晨。 龙飞荣/摄

 

  

  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新航站区正式启用。  

  广西体育中心夜景。 韦紫骅/摄 

  3000多年前,岭南先民曾驾驶简易的船舶驶向东南亚,古老的城市伴随着海上丝路而兴起;今天,壮乡首府正徜徉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迈出面向东南亚乃至全世界的新步伐。

  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阐明了壮乡开启新合作的信心和决心:深化以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以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为平台和舞台,务实推进“泛北合作”,广西有条件有能力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门户和新枢纽。从“黄金十年”到“钻石十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让“南宁渠道”享誉世界;伴随着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更新升级,南宁必将在未来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合作共赢: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历史的时钟指向2015年9月18日,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南宁拉开帷幕。

  走过12年的历史征程,南宁赋予了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新的内涵——从商品展销到商务洽谈再到政商交流合作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贸区建成,“两会”为南宁构建了面向东盟乃至全世界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通过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促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已成为沿线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自治区主席陈武铿锵有力的话语,代表着八桂大地对建设海上新丝路的期盼;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全方位实施,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亦将在新的一年里迈出走向全面升级的坚实步伐。

  19亿人民共享“两会”福利

  “过去10年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增长了5倍、相互投资增长了3倍。”2014年9月,在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中国-东盟商界领袖论坛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组委会副主任、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尹宗华表示,商界领袖已达成“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共识——19亿人民共享“零关税”带来的巨大福利,中国-东盟自贸区前景无限。

  如果说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是各国在自贸区舞台上的精彩表演,那么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就是这个舞台最坚实的支撑力量。

  ——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平台:11年来,共有60位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逾2000位部长级贵宾、40万名客商莅临南宁出席盛会;10年“两会”贸易成交额达154.78亿美元,国际合作项目签约额664.36亿美元,国内合作项目签约额6461.97亿元。

  ——完善双向投资促进机制:在“黄金十年”迈向“钻石十年”的开局之年,投资合作圆桌会、产业园区招商大会、中国驻东盟使领馆经商参赞与企业交流会等活动在南宁乃至全广西开展,有力促进了双向投资取得新进展,港口合作、互联互通、跨境电商、产业合作等一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点项目全面铺开;一批知名金融机构参展,银企对接更加紧密,相关银行在金融论坛发布跨境人民币指数、成立跨境人民币业务中心,有效促进了“货币流通”。

  ——展会价值链延伸到百姓身边:博览会将信息、技术、海关、检验检疫、过境运输、国际结算、出口信保、产业合作等链接起来,使“两会”商品交易和投资合作的基本功能进一步延伸到更多的相关领域;博览会围绕交通、科技、海关、质检、金融、环保、文化、减贫、妇女、青年等举办一系列会议论坛,交流合作从经济建设向社会的各个角落、向每一位自贸区人民的生活延伸。

  “五个升级”点亮今年“两会”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提出后,“两会”已经从原有的服务中国-东盟“10+1”合作向服务“一带一路”合作深化拓展——务实推进“一路”、有机衔接“一带”,双路并进服务中国-东盟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助推器”,今年“两会”将全面打造新常态下的“升级版”:

  ——功能升级 增强“两会”服务政治外交、经贸合作、多领域交流的功能,拓展服务区域,实现从“10+1”向“10+6”、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延伸,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落到实处。

  ——内容升级 在办好主展的同时,举办中国-东盟旅游展、文化展、林木展等系列专题展,走出去到东盟国家轮流巡展,形成每年一个主展、多个专题展、多个东盟巡展的展览格局。增加国际产能合作、园区合作等内容,做优东盟等进口商品展区。丰富论坛会议,形成展与会良性互动。

  ——能力升级 强化贸易投资促进能力,延伸展会价值链,创新“互联网+东博会”模式,推动线下线上、展时平时全天候服务,进一步提升经贸成效。

  ——辐射升级 东博会的合作成果不仅体现在展馆内的交易洽谈,还要在展馆外全力促进互联互通、产业合作、跨境金融、要素配置、市场建设、人文合作等,由搭建平台到实现项目落地。

  ——软硬件升级 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东博会秘书处职能;加快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改扩建工程,以客商为中心促进南宁会展商务区建设,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展览城市和展览场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两会”将全力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举办国际产能合作论坛。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主题,邀请中国重点行业优势产能企业、东盟国家有关机构、企业参会交流;举办国际经济与国际产能合作展。重点展出电力设备、工程机械、运输车辆、建筑材料、电子通讯设备等;举办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项目对接洽谈会。邀请电力、建材、工程机械、电子通讯设备等领域企业与东盟国家的20多个产业园区,以及中国在境外设立的14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对接洽谈,为优势产能合作牵线搭桥。

  扬帆起航:建设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

  面对新常态下新的经济形势,正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扬帆起航的南宁,亦面临严峻的大环境挑战。

  着眼当下,针对南宁市当前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19条稳增长政策措施从“提效率、推项目、减负担、强扶持、拓市场、优服务”6个方面精准发力,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着眼未来,南宁市将启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南宁有信心、有能力发挥好自身优势,抢抓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做好对外开放合作这篇大文章,以‘南宁渠道’构建‘一带一路’合作新高地,不断提升南宁在区域发展中的竞争力、辐射力和影响力。”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王小东在2015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上庄严承诺。

  十九条措施稳增长

  “年内将市级审批事项压缩到300项以内,市、县(区)公布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行平行审批制度,对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没有明确作为项目审批前置要件的审批手续,一律放在审批后、开工前完成;项目列入经市政府审定的专项建设规划、专项投资计划的项目立项,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今年5月,南宁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增长工作的意见》,针对企业生产经营负担重、生产经营压力大等突出问题,从重点产业发展、财政资金扶持、重点项目建设及扩大消费等方面提出了19条稳增长的政策措施。为南宁市经济快速、持续、健康运行奠定了基础。

  政府职能转变和政策调整,成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今年1-7月,南宁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451.30亿元,同比增长17%。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机械装备、铝深加工、食品和清洁能源等6大重点产业的带动作用下,南宁市重点产业投资实现快速增长:电子信息产业在研祥科技装备业东南亚总部项目(一期)、斐讯通信南宁产业基地(一期)的带动下,增速达176.79%;清洁能源在三峰能源平里静脉产业园发电工程、英利隆安县生态农业光伏大棚项目的带动下,增速达115.76%;生物医药产业在神冠、恒拓圣康项目等带动下同比增长10.09%。

  逐步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南宁“扬帆起航”的动力源泉。今年上半年,南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2.0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1.3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583.75亿元,同比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807.03亿元,同比增长9.9%。

  绘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新蓝图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南宁处于何种战略地位?南宁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将设定哪些近期乃至中长期战略目标?已经启动的南宁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将回答上述问题:首府将继续推进交通及信息项目建设、经贸对外开放合作、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并不断深化人文交流,努力把南宁建设成为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

  目前,南宁市正在积极开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定位研究,做好政策、项目、资金的对接,初步建立南宁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储备库,为科学编制可操作性强的南宁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打下坚实基础;强化与城市政府间的合作,加快推进佛山市政府与南宁市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积极推动南宁与长春缔结友好城市;积极配合自治区编制广西实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规划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及优先项目(2015-2020年);与此同时,南宁市将不断深化科技交流合作、拓宽对外文化交流渠道积极、创新旅游营销手段,促进民心相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获实效。

  南宁渠道:自贸区最具活力的“绩优股”

  “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南宁带来新一轮发展良机。南宁致力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和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连接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大通道和合作交流中心、东南亚地区现代产业基地。”南宁市市长周红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南宁将从“畅渠道、优环境、谋共赢”3个方面全力提升对接东盟、深化合作的能力,发挥“南宁渠道”作用,使南宁成为中国-东盟自贸区里最具活力的“绩优股”。

  “畅渠道”意味着高铁、空港、水道等硬件建设必须提质;“优环境”则对政府职能、政策等“软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南宁渠道”硬软件同步升级,将有力推动“双核驱动”战略,为“一带一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构建立体智能大通道

  今年7月,南宁机场发布信息称,2015年上半年旅客吞吐量达501万,历史上首次突破500万大关,同比增长11.5%。这是南宁机场新航站楼投入使用以来首次发布半年度数据,以新航站楼和高铁建设为基础的“空铁联运、无缝连接”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以南宁为核心的航空、高铁、水运乃至信息港建设正向立体智能化大通道迈进,“互联网+”为南宁渠道增加了新的一维。

  ——铁路方面,柳南电气化改造项目6月30日已开通运营,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段增建二线项目抓紧建设,贵阳至南宁铁路客运专线项目、南宁至凭祥铁路扩能改造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到2020年,广西将建成以南宁为中心的“12310”高铁经济圈,即1小时通达南宁周边城市、2小时通达全区设区市、3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10小时左右通达国内主要中心城市。

  ——水运方面,南宁港作为我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是西南水运出海通道和规划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重要枢纽。2014年南宁港一期工程三个项目投入试运营后,南宁市港口吞吐能力已达2000多万吨,实际完成年港口吞吐量1149.94万吨;伴随着西江航运干线南宁至贵港Ⅱ级航道工程的完工和邕宁梯级枢纽主体工程的开工建设,“西江黄金水道”将得到有力提升。

  ——机场方面,依托南宁机场新航站楼建设,广西与东盟空中走廊稳步推进。今年2月,广西首家本土航空公司——北部湾航空投入运营,进一步充实南宁至国内一、二线城市骨干网络和港澳台、东盟经济发达国家首府城市航线网络;上半年南宁机场共保障航班4.2万架次,同比增长9.6%。

  值得关注的是,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引下,南宁市正在积极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建设。基地拟在五象新区选址建设,由总部基地、产业项目两大板块组成,已筛选34个项目作为核心基地的重点项目;在今年7月召开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南宁)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对南宁市互联网金融业发展前景给予充分肯定。南宁将以信息港建设为基础,完善信息共享机制,积极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信息枢纽,在路面、水面和空中交通的三维立体化通道上加载拥有大数据的信息通道,促进“南宁渠道”全面升级。

  从“双核驱动”到“一带一路”

  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群建设中,南宁市将努力成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重要节点;培育城市核心力,把南宁建设成珠江-西江经济带“双核”城市之一,建设区域性核心和龙头城市——这是南宁市政府确立的该市在“双核驱动”战略中的定位。

  近年来,南宁市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地缘区位、政治中心、经济体量、城镇化发展以及综合交通等多方面优势,积极引导区域交流合作,北部湾同城化、南钦北防玉崇百一体化明显提速;伴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该市努力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合作,全力打造区域综合服务中心、中国-东盟金融中心以及区域经济中心,为“双核驱动”提供强劲动力。

  从“双核驱动”到“一带一路”,“南宁渠道”的作用日益凸显:上半年,南宁市与5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均有贸易往来,进出口额达26.24亿元(约合4.28亿美元),其中出口18.56亿元(约合3.03亿美元),进口7.67亿元(约合1.25亿美元);南宁与东盟国家进出口额为22.14亿元(约合3.61亿美元),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进出口额为15.24亿元(约合2.49亿美元)。

  此外,南宁还将建设面向东盟区域性电商总部和集散中心,推动物流业平稳发展。截至目前,南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已实现与西班牙、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34个国家共200余单出口业务。中国-东盟(南宁)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仓库建设预计7月底建成;相关部门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企业筛选工作,初步确定南宁市新达士电子有限公司、自治区邮政公司、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参加试点。

  (本版图文除署名外均由南宁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