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镇山上大面积种植速生桉。 记者 唐辉吉摄
编者按:去年以来,广西部分市县采取了“限桉”、“禁桉”措施。政策为何起了变化?速生桉的“真实面目”到底是怎样的?它给当地的生态带来了哪些影响?各地“限桉”、“禁桉”措施,又让桉树这个产业遇到了什么样的变化?南国早报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推出“是是非非速生桉”系列报道。
近日,合浦县多部门联合开展清理擅自改变耕地用途进行种植桉树的行动,引起多方关注。
其实,作为速生桉种植第一大省(区),从2014年起,广西“风云突变”,各级政府都在制定系列限制政策。自治区林业厅在去年年底发出《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区森林树种结构实施方案(2015-2020年)的通知》,重新规划树种结构,调减桉树种植面积400万亩,这成了目前各级政府制定“限桉”政策的主要依据
桉树种植曾受鼓励
早在1890年,桉树被意大利人引入中国。如今在华南地区,桉树被作为重要工业原料大规模种植,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据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桉树的总面积已超过6000万亩,广东、广西是桉树的主要阵地,其中广东种植超过1600万亩,广西则超3000万亩。
早前,广西对于速生桉的政策都是政府号召、干部带头、大力倡导。各级政府开展了一系列造林行动,速生桉被作为最主要的树种大力推广。
随着国家森林分类经营配套政策逐项出台落实,上世纪90年代末起,日本王子公司、印尼金光集团、芬兰斯道拉恩索公司等外资巨头陆续到来,一个大种速生桉的群众性热潮掀起。
北海市的桉树速生丰产林种植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部分林业系统干部和林农大胆地进行了探索,逐步积累经验。到9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规模发展时期。等到进入2000年以后,更是到达了鼎盛时期,整个北海掀起了种植速生丰产林的热潮。这也是整个广西桉树发展的缩影。
“当年北海市把发展速生丰产林作为林业的主攻方向,作为提高北海林业整体经济水平的增长点和突破口,提出了‘在山上再造一个合浦’的口号。”一名林业系统的退休老职工如此描述当年的造林“盛况”,除了享受优先采伐、苗木免费、返还奖励等优惠措施外,合浦县政府还鼓励机关干部职工带头造林,“凡是投资造林200亩以上的机关、事业干部,可以享受5年带薪停职从事造林绿化的待遇”。
热潮之中乱象频出
广西林业产业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黄永平介绍,如今,广西速生桉种植面积占全国桉树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近十年来,广西年均新增200万亩左右。1亩速生桉的木材产量相当于5亩以上的天然林产量,桉树只占广西森林面积的13.7%,却解决了广西80%以上、全国20%以上的木材需求。
在这股种树潮中,因为巨大利益的驱使,加上规划的缺失,混乱之处俯拾皆是。最初包山成本甚至不足每亩十元,现在最高已过百元,许多租不到地的甚至就在耕地上种树。从去年上林县的政府紧急通知便可见一斑:“近年来,我县各个乡镇出现了部分群众非法占用耕地种植速生桉,严重削弱了粮食生产能力,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另外,桉树的迅猛发展,对本土的甘蔗种植业带来了威胁。一名从事桉树种植的老板称,在广西,种植大户承包土地种桉树已不鲜见,且外来资金较多,种树面积往往达到几千亩、几万亩,甚至几十万亩。
在去崇左的高速路上,透过长途大巴的窗户,不时可看见“速生桉”育苗基地。从树龄来看,两到三年的桉树林较为普遍,也存在大量小片低龄速生桉树夹杂于甘蔗地中,甚至一些耕地里也出现桉树林。
崇左市糖业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在崇左,桉树面积每年以一二十万亩的速度增长,今年至少有10万亩以上的土地从种甘蔗转为种桉树,根本控制不住。”而扶绥县一位官员透露,该县开展清理整顿行动的背后,有着桉树与甘蔗争地的隐情,县里多个糖厂老板已找到政府部门反映原料断供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