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3月6日,广西代表团分成4个小组,在驻地审议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广西代表团团长彭清华,自治区主席、广西代表团副团长陈武参加分组审议。

  审议中,代表们表示完全拥护和赞成政府工作报告,认为报告全文贯穿“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新方略,总结去年工作客观实在,看待问题实事求是,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积极务实,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凝心聚力、谋势攻坚,展示了以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常态下保持定力、改革创新、励精图治的勇气和魄力,宣示了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大家还结合实际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危朝安代表说,报告围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用大量篇幅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做出部署、提出要求,凸显了“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对广西农村改革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精准扶贫和生态移民扶贫,继续深入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他建议国家把广西列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区,加大对现有养殖技术的改造力度,建立养殖业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养殖产业与农村环境协调发展模式,以此为突破口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黄道伟代表说,广西是老少边山穷地区,人均财力、人均支出、人均转移支付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显著差距。建议充分考虑广西特殊困难,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他举例说,不仅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山区存在校舍、营养餐短缺等难题,而且在人口多的桂东地区,也出现了一个班级有上百名学生的窘况,老师拿着喇叭讲课。教育落后,贫困就突出,这是个恶性循环。财政转移在设计上应首要考虑人的因素,解决人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有些工作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至关重要。”杨道喜代表认为,国家在拓展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时,应积极研究做好支持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广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举措。在调整结构、推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过程中,产业政策要区域化,引导地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支持这些地方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竞争力,形成我国不同区域有不同产业体系的良好局面。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对此,吴恒代表深以为然: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入场主体有千千万万的自然人和法人,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熏陶,许多公民具备了进入市场并能做大的能力和本事,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力军。建议进一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采取积极举措提升有爱好有特长有能力的人将这块作为重要创业内容的积极性。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李康代表说,广西是经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教育整体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35个未纳入连片特困地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农村义务教育更为落后。建议国家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综合施策,统筹解决这一问题,也建议国家财政支持地方教育的方式微调,更注重分类指导,更精准地帮扶,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梁胜利代表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制订“十三五”规划时,因地制宜调整相关指标,更加重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问题,以毫不含糊、斩钉截铁的指导思想,加大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持力度,使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科技向落后困难地区倾斜,千方百计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罗殿龙代表说,报告首次提出“依宪施政”的法治思想,明确提出“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但行政系统庞大、涉及面广,如何将法治政府的要求落到实际、落到具体,难度不小,特别是基层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亟待提高。因此,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务必细化措施,并有刚性的监督管理要求。

  报告中“有权不可任性”这句话,给崔智友代表留下深刻印象。他认为,要坚决打掉权力寻租空间,铲除腐败土壤,就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希望各级政府部门在依法行政的同时,继续大力支持省以下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完善检察官职业保障制度、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加强对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不行使职权行为督促监督机制等改革的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来自武警部队的王碧含代表对公共安全问题尤为关注。他说,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群团组织依法参与社会治理”“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惩治暴恐等犯罪行为”,很有针对性。建议尽快颁布实施反恐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解决相关执法中遇到的实际难题,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