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加西村:蚕丝缠绕“绕出”幸福生活

  近日,笔者走进凌云县下甲乡加西村加屯走访农户,刚下车,映入眼帘的是青砖白瓦的一排排洋楼,寨子周边的田地里整齐渐黄的桑园望不到边,桑园里黄色的粘虫板增添了一丝丝色彩,准备入冬了,大部分村民待在家里忙点农活。一看见笔者,每个村民都主动亲切地打招呼。加屯最雄伟和华丽的楼房要数李氏凤阿婆家了,李阿婆今年已步入75岁高龄,她身体硬朗,精神矍烁,与老伴一起在家帮忙干点力所能及的活。

  当笔者跟李阿婆聊起今年她家的产业发展时,李阿婆情绪激动起来了。她告诉笔者,媳妇罗妈梨去年去广东务工,一直赚不得多少钱,今年见各家各户养蚕茧收入不错,罗妈梨义无反顾地从广东跑回来学习种桑养蚕搞创业。但外出打工没有积蓄,建蚕房都成大问题。无奈,李阿婆拿出了与老伴积畜多年的私房钱,花了6000多元帮忙媳妇垫支建起了一个大蚕房,并计划年底马上用自家的4亩水田改良种桑苗。

  “今年,我为养蚕这个事啊,操了不少心,经常做梦,梦见我们家养出了一萝萝白花花的蚕茧,蚕丝把整个蚕房都缠绕成蚕丝厂了,呵呵,看来马上美梦成真,我们的日子要越来越好了。”李阿婆乐呵呵地憧憬道。

  早听说加屯有个铁娘军劳守凡,她是村里的计生专干,又是加西村最大的养蚕大户。在李阿婆的带路下,几经周折,笔者在村子附近的蚕房基地找到了“名人”劳守凡。

  走进蚕房,劳守凡正忙着用桑叶给大龄蚕喂食,一边是大龄蚕挪动着肉呼呼的身子在咀嚼桑叶,一边是几蔟准备上架的蚕茧正在吐丝,缠缠绕绕了无数圈变成了洁白无暇的蚕丝,白花花的蚕茧儿就像白花花的银子,折射出蚕农的幸福时光。劳守凡介绍,这是今年最后一批蚕了,前面养了12批,临近冬季,桑叶开始枯黄,只能供给最后一批蚕虫了。跟劳守凡谈起种桑养蚕的经验,她满脸春风,打开了话匣子。

  劳守凡说道,她种桑养蚕有3年了,3年来,她养每一批蚕都是成功的,因为她有技术,县桑蚕办经常组织她去参加培训,还有她自己也抽空带村里的几家人一起到邻村平怀村参观交流学习经验,有了经验就不愁发不了财。去年,她家共种了16亩桑园,今年又新种了4亩桑苗,把自家的所有水田和旱地调整种了桑园,还跟别人家租了5亩,家里的老娘和女儿3个劳动力全部专业养蚕,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耕田劳作方式。

  “种桑养蚕投本不大,县里又有补助,经济效益比种田好一些,又不累,老人和小孩子都可以帮忙采摘桑叶等,还是种桑养蚕得实惠,是致富的好路子。我今年至少有8万元左右的纯收入,比外出务工强多了,明年我要带动全屯的所有农户跟着我干。”劳守凡微笑着说。

  据了解,凌云县桑蚕办去年给加屯补助建设标准化蚕房每户5000元指标,并免费发放桑苗,桑农卖出一公斤蚕茧补助一斤化肥,基本维持了桑树所需的肥料,所以,养蚕基本不用投什么本钱,只要有技术和劳动力就可以轻轻松松在家门口赚钱了。现在,县桑蚕办等部门还扶持加屯桑蚕基地搞好基础设施,道路硬化到每个蚕房门口,县桑蚕办帮忙建起了水池,拉起了水管,保证每个桑房都实现三通:“通路、通水、通电”,条件非常便利。

  笔者从村民口中得知,今年,加屯共有70多户农户从事种桑养蚕,每户至少有二至三万元的养蚕纯收入。2015年,在村委班子的带动引领下,加屯的100多户农户将把所有的水田和旱地拿来种桑树,村民纷纷放下犁耙“弃粮从蚕”,调整产业结构,走高效养蚕发展之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加西村的西屯、二台、三台等几个屯也陆续跟着种桑养蚕,“广东妹”们纷纷返乡创业,形成了“一户一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此外,在村干部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下,加西村民还充分利用农田轮番种植高产红薯、线椒、核桃、野生淮山等多种产业,群众生活越过越红火。

  “今年我们正打造加西村加屯‘三高’蚕业示范基地,既围绕‘高质量、高产量、高效益’的发展目标要求,创建桑园面积350亩,年养蚕量1750张,年产鲜茧1400担,年产值210万元,户均养蚕收入4万元以上。”加西村劳文耀支书豪情壮志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