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
主要成果
城乡清洁工程
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城乡风貌改造
农居危房(防火)改造
取得干部作风转好、执政能力提高、城市管理有序、企业信心增强、市场经济活跃、城市形象提升、城乡差距缩小、居住环境改善、市民素质提高、民风悄然变好等十大成果,成为全国整治“五乱”成效最为显著的省(区)。
全区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分别从2007年末的10个和13个增加到2013年6月底的114个和79个,实现了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和绝大部分县建成垃圾填埋场(焚烧厂)的目标任务,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全国倒数跃升至前列。
共完成房屋外立面改造22万户;打造特色名镇名镇70个;完成县城风貌改造7个;特色民居风格塑造共完成13个。
75个试点县246个乡镇垃圾转运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土建和设备安装的有116个,完成土建但未安装设备的有29个。
完成改造71万户,完成改造面积4360万平方米。
“城乡清洁工程”带来十大变化
自治区城乡清洁领导小组办公室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8年多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区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取得了干部作风转好、执政能力提高、城市管理有序、企业信心增强、市场经济活跃、城市形象提升、城乡差距缩小、居住环境改善、市民素质提高、民风悄然变好等10大成果。
干部作风转好
执政能力提高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后,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及广大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小街小巷,体民情、重民生、顺民意、解民困,带头参与“大清扫、大清理、大整治”的清扫保洁行动,把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公仆形象展现在群众面前。各级各部门普遍落实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机关效能大大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全区各市、县均设立了“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南宁市成立了由市四家班子领导亲自挂帅的 “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加强对“城乡清洁工程”、治理“五乱”工作的领导、指挥和协调。百色市12个县(区)和各乡镇“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都安排了固定的办公场所,专职工作人员都有3人以上。来宾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城乡清洁工程”工作领导小组,把这项重大工作作为“第一把手”的工程狠抓落实。贵港市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担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并从成员单位抽调人员负责日常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在督查巡查制度、激励机制、目标责任制、实施方案、年度考核等方面,各市、县(区)清洁办都制定了相应完整的措施。一系列配套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有力地保障了我区“城乡清洁工程”各项任务的落实和目标的完成。
城市管理有序
企业信心增强
全区各地积极探索建立 “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上下协调、齐抓共管”属地管理、责任到人的城市管理机制,形成了上下一致、左右协调,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通过全面整治“五乱”,使城市变得井然有序,基本做到摊点入市、车辆入场、垃圾入桶、广告入栏,促进了城市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
南宁、柳州、桂林、玉林、钦州等市不断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着力构建“和谐城管”,建立“数字城管”,形成精确高效、全方位覆盖、全时段监控、无缝隙管理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北海、贵港、梧州等市建立互联网网站、开通微博、设立“12319”服务热线,针对市民、网友比较关注的市容问题,实行专人关注、专项跟踪、专职整改等措施,确保舆情投诉意见能得到及时解决。
城市管理的高效有序,连年掀起了客商在广西投资兴办企业的高潮。最明显的是,因投资回报低,以往乏人问津的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也吸引了众多的区内外企业前来发展,例如:崇左市多渠道吸引资金投入市政项目,由北京桑德公司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污水处理厂,由广州德润总公司投资6600多万元建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据统计,2007年未,全区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分别只有10个和13个,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后,全区“污垃”项目得以快速发展并大规模建成,截至2013年6月底,全区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分别达到114个和79个,配套污水收集管网4300多公里,垃圾转运站389个;与2007年未相比,处理率分别增加61.32%和35.52%,处理能力分别增加5.16倍和2.94倍,两个指标均由全国倒数跃升至前列。而在这总共的191个项目中,由企业投资、政府特许经营的占到了四分之一。
市场经济活跃
城市形象提升
全区各市、县把“城乡清洁工程”作为推进城市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品位、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统筹部署各项相关工作。南宁市接连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以及“联合国人居奖”殊荣,在《2009-2010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中,进入城市综合竞争力上升最快城市前10名之列,并被评为“浙商投资最佳城市”、“苏商投资首选城市”、“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柳州市在《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报告中,有3项指标进入到全国294个城市的前10位,其中的“城市环境舒适度”和“城市自然环境优美度”分列第九位和第十位,还收获了“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十佳城市”、“中国最具创新力十佳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最美工业城市”等一系列荣誉。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以来,桂林市先后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等称号。北海市城市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获得“2009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贺州市在第六、七届自治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评比中分别获得特等奖和优秀城市奖。玉林市在第六、七、八届“南珠杯”竞赛中,连续荣获特等奖,辖区各县(市)、乡镇获奖数量也同步增多,名次上升幅度大,北流市、容县更是双双获得“南珠杯”特等奖。钦州市先后荣获全区第六、七届“南珠杯”竞赛特等奖。贵港市在2008年荣获“中国金融生态城市”、“自治区卫生城市”称号,2009年荣获“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城市”、“自治区文明城市”称号,2010年1月,荣获“中国最具经济活力金融生态城市”称号。梧州市在第六、七届“南珠杯”竞赛评比中,分别获得特等奖和优秀城市奖。
城乡差距缩小
居住环境改善
“城乡清洁工程”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卫生问题入手,实行综合整治、规范管理,使城乡面貌变得更加靓丽,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在抓好城区、县城整治的同时,各地各部门把“城乡清洁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向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乡镇村屯、小街小巷延伸,全民自觉行动,乡村环境卫生得到改善,城乡环境差别逐步缩小。
在全区各市、县,一是各级政府、各部门主要领导都实行了分段、分区和“门前三包”责任制,做到大家共同参与,共同受益,有效地改善了城乡环境卫生状况;二是增强了环卫保洁力度,大街小巷、公共场所等都有专职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确保每条街道、公共场所的整洁;三是进一步完善了街道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停车泊位,做到“人车分流、各行其道、各停其位、安全畅通”的良好局面;四是规范了广告、牌匾、拉挂横幅等宣传广告行为,使各户外广告符合城市规划,布局合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保持完好和整洁美观;五是规范农贸市场的管理,做到摊点入市摆设,车辆停放有序,市场内干净整洁;六是严格管理施工工地,做到整齐堆放材料,合理设立工地围墙或围栏,完善车辆进出口轮胎冲洗设备及施工道口硬化等条件,使工地乱象情况及施工环境卫生大有改观;七是整治旅游景区(景点),重点抓好主要道路及区域、入城路口、公共绿地的整治工作,创造优美环境;八是在村民自治程度高的村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行《村民卫生公约》,设置垃圾桶、垃圾池,聘请保洁员,提升村庄环境的整洁程度;九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抓好“改水改厕工程”,修建公厕、改造禽舍畜栏、硬化绿化道路,为引导村民群众改变生活陋习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
市民素质提高
民风悄然变好
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过程中,各地各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的主题宣传活动,进行公民素质教育,做到入目、入耳、入脑;各级新闻媒体不间断地开展专题和专栏宣传,从正反两个方面深入报道;教育系统将“城乡清洁工程”纳入学校经常性教育,普遍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车站、机场等地通过手机短信、滚动字幕等形式,对外来游客进行友好提醒,形成了全社会“整治五乱大家参与、美化环境人人受益”的浓厚氛围。
春风润物细无声,“城乡清洁工程”不仅清洁了地面卫生,更从思想观念上荡涤了人们的心灵,潜移默化地转变了人们原有的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在城市、在乡村,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群众的卫生观念、文明意识明显提高,八桂大地呈现出清洁、整齐、美观、和谐的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