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9月14日讯 近期,由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出版的《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5)》指出,内蒙古、新疆、青海位居西部生态环境综合排名前三。
蓝皮书指出,内蒙古综合排名位居西部第一,获二连冠。其生态禀赋排名第二,较2012年上升四个名次;生态经济排名第三,生态环境质量排名第十二,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排名第一,均与2012年排名持平。需要指出的是,内蒙古生态禀赋排名升幅较大,与其水资源的极大丰富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内蒙古地表水资源量急剧增加,带动人均水资源量增加,涨幅分别达132.9%、87.5%。在实现2013年GDP增速高达9%的同时,内蒙古也付出了惨重的生态代价。数据显示,内蒙古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烟(粉)尘排放量、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沙化耕地面积、受灾面积、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矿山累计占破坏土地面积等八项指标均居西部首位,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沙化土地总面积等二项指标均排名第二。内蒙古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绿色化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新疆综合排名位居西部第二,与2012年排名持平。其中,生态禀赋排名第六,较2012年下降一个位次;生态经济排名第十,较2012年下降两个位次;生态环境质量排名第七,较2012年上升四个名次;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排名第二,较2012年上升两个位次。其生态环境质量排名的上升,可能与受灾面积、受灾经济损失的下降有关,二项指标同2012年相比分别下降68%、52%。此外,2013年,新疆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位居西部之首,特别是在工业污染治理废气方面,投资支出比2012年增加308%。而其经济发展对电能、水资源等能源资源的利用均处于低水平状态,特别是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位居西部之首,用水效率最低。
青海综合排名进入西部前三甲,位居西部第三,较2012年排名上升一个位次。其中,生态禀赋排名第七、生态经济排名第九、生态环境质量排名第二,均与2012年排名持平;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排名第七,较2012年下降一个位次。一方面,从生态环境质量来看,其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烟(粉)尘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氨氮排放量等指标均排西部地区第十一位,这主要与其GDP总量在西部地区排名靠后相关;另一方面,从生态经济来看,其万元生产总值电耗、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在西部地区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的利用水平较低。青海既要妥善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又要大力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