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
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甘蔗地,如今,已被一间间现代化工厂所替代。在产业的积聚与裂变中,新兴工业园的版图从本埠逐渐扩展:东至河表,西达洛满,南有四方 、穿山,初步形成了以新兴工业园为中心的“一园多区”格局。今年1月至7月,该县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01.44亿元,同比增长17.58%,上缴税金1.79亿元。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端向核心,柳江工业园区升级转型列车已驶入了超越的快车道。
柳江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以汽车及汽配为主的工业经济。
当时工业用地存量不足成为制约柳江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柳江县转变园区开发思路,2004年9月采取互利共赢、合作开发的新模式,以最快的速度与自治区农垦集团共同规划和开发建设新兴工业园,并创下“当年规划、当年建设、当年进场、当年投产、当年出效益”的“五当年”新兴经验。2009年11月,县政府与广西区农垦集团签订新兴工业园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双方 决定再调规1万亩国有农场土地共同开发建设,将新兴工业园总规划面积由当时的10.31平方公里扩大到28.23平方公里。同时,新一轮工业产业布局实施,开发四方片区(汽配、生物制药),河表片区(农机)、穿山片区(食品),柳工片区(机械),洛满片区(新型建材)等,形成一园多区的新格局。
在以新兴工业园为主轴的带动下,园区经济的洼地效应逐步显现。至2012年,工业企业25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7家,亿元产值企业44家。
从低端到核心部件
8月1日,柳江县对从50多家企业初选出来的8家企业进行再次评审,最终有4家获取进入柳江园区入场券。今年以来,该县先后“挑”出企业23家,预计签约投资规模12亿元。
2007年,经过整合,对那些闲置土地、厂房进行“二次招商”。
同时,把新兴工业园放到大柳州经济圈和区域产业分工中加以定位, 赴“长三角”“珠三角”招商,引导关联企业成片聚集。通过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科技含量、产业关联度等指标考核,一些优质企业纷纷落户新兴工业园。特别是2012年引进了柳工-康明斯年产14万台工程机械发动机项目等,并于今年3月14日正式投产运营,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5.4亿元,预计全部投产将实现产值60亿元。
“保姆服务”全覆盖
从柳州到新兴工业园本部,在进入园区的大门两侧,是一排排住宅小区。同时,高档酒店、银行、网吧、饭店、公交车,一应俱全。
一个园区就是一个小城镇。
基于这样的理念,在园区的转型升级中,服务也随之升级。为确保企业引进来留得住,该县树立了“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和“一切为了投资者”的服务理念,建立起为投资者服务的专业队伍,对引进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
同时加强与各大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的联系,搭建银企平台。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国家有关资金扶持政策,为企业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企业资金紧张问题。今年以来,为园区企业申报扶持项目22个,获各级扶持资金2718万元。
为做到服务全覆盖,去年,该县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地点从县城迁到了园区,并联系税务、工商、供电、建设、消防等部门在园区开办服务大厅,实现服务平台前移到园区内,真正做到企业不出园区即可办理各类证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