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州镇新湾村,一排排新房镶嵌山间,一片片果树争妍吐绿,村里欢声笑语。佛子镇芳兰村,水泥路铺到家门口,“幸福泉”涌出自来水,乡亲们喜上眉梢。谁能想到,这些村庄过去不通路、不通电,“挣钱养家苦无门,天干地旱愁死人”,哪家娶个媳妇都是头疼事。
从鲜为人知的贫困村到新农村建设新亮点,从“帮扶点”到“示范点”,记录了灵山县扶贫工作的新实践。
合力铺就致富路
芳兰村平均海拔600多米,是灵山县佛子镇最偏远的村,路没修通之前,从镇上跋山涉水近3个小时,才能进村。这里山高,土地贫瘠,共有876户4598人,其中贫困户437户1602人,靠种田和外出务工,2011年人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仅是全县平均水平的四成。
作为该县革命老区的芳兰村,还是国家级重点扶贫村,扶贫工作牵动着市县两级主要领导的心。2012年3月开始,钦州市先后三届市长把其作为挂点村,从市直机关派驻第一书记驻村指导扶贫工作。探索扶贫新路,积极争取扶贫、交通、水利、文化等多部门联合共建芳兰村。仅2014年,就积极争取涉及交通、电力、文教、民政、治安、乡村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8个,总投资额共300多万元,建起了一个“芳兰新村”,极大改善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如今,硬底化水泥路铺到了该村最偏远自然村蒙光平家:“做梦都想不到,那么远,施工难度那么大的路尽然修出来了,而且通到了我的家门口!”路通到了老乡的家门口,漂亮的房子一栋栋地建起来。“路通了,村民建房的成本减少了三分之一,原先打算搬到外面的村民也安心下来,村头还形成了小集市,生活日用品都丰富起来。”芳兰村村支书颜发祖深有体会地说。
产业扶贫拔穷根
没有产业支撑,再好的房子也是“空壳”,再好的村屯也是“空架子”。“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产业为支撑。”旧州镇新湾村驻村第一书记滕艳艳说,我既然是来扶贫的,不能只是给村民留下一堆硬件设施就走人,我不但要为这里“输血”,更要让这里能“造血”。
在旧州镇新湾村,结合自身土壤、阳光等地理优势发展起种植业。如今葛根、何首乌、葡萄等经济作物渐成气候。广西葛良农业有限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在这里打造了钦州最大的葛根种植基地,年底还将投资500多万元,建一间葛根深加工厂,增加葛根的附加值,增加农户的就业岗位,促进农工贸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新湾村的成功已经不是个例,在灵山“花木村”、“工业村”、“水果村”、“种养村”一个个贫困村都在结合自身的优势,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实现由贫到富的华丽嬗变。
“领头羊效应”显威力“到最贫困的村庄去,到扶贫攻坚第一线去。”2012年起,灵山县积极响应自治区关于选派机关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打响“千人‘第一书记’扶贫、万名指导员驻村、十万干部帮扶、百万党员结对”的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号召,选派48名机关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
在那隆镇灵二村,四周环山,走进去,你会感受到满眼都是绿。“荔枝妃子笑10棵,龙眼石硖5棵,桂七芒果10棵……”在村头,村民们一边拿着单子清点果苗,数着钞票。不远处,还有十多个果苗摊点在交易。每天,这里成了村里的果苗交易市场,特别热闹。“这场景都是‘领头羊’带出来的效果。”驻村第一书记杨明业的赞许起谢骆朝。
谢骆朝既是村里的经济能人,又是一名党员,好学的他经常到外地考察学习,引进培育优良品种的果苗在自家院子里培育。从2001年开始,尝到了种植果苗甜头的他不仅自己走上了致富路,而且还成了村里致富的“领头羊”,改变了村民几十年常规种苗种植的老路,把自己研发的新品种推广,使得种植户收入大大增加,带了乡亲们一起致富。如今小小的灵二村,大大小小900多亩果苗园,已经成了村里的主要经济产业。
据悉,灵山县把培养“领头羊”作为扶贫攻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全县已在每个村帮扶不少于两名党员成为经济能人,经济能人成为村里发展的“领头羊”,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