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县]主打“生态牌” 发展生态农业助农增收

  偏居一隅、交通不便,给被戏称为“省尾”的西林县发展工业带来了重重困难。不过,在这里却有着75.83%的森林覆盖率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中,该县依托当地的生态优势,发展“鱼、姜、果”等生态产业,打出了一张张生态牌。如今,生态农业已成为西林县主打产业,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变成现实。

  一湖活水带富库区移民

  每天清晨,位于西林县马蚌乡鲁维村的万峰湖畔里,一群群白鹭时而盘旋空中,时而轻点水面、落于整齐的网箱之上;一辆辆挂着云、贵车牌的货车一字排开,养殖户与收购商正在称鱼、装鱼、数钱,忙得不亦乐乎。

  “今早我卖了1吨草鱼,得了1万多元。”鲁维村养殖大户李志荣一边数着钱一边说。

  据鲁维村村支书王清林介绍,该村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与贵州省兴义市三江口镇安沙村和云南省罗平县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舌坡村隔河相望。天生桥水电站建成蓄水后,这个小山村的村庄和水田全被淹没。

  该村实施整村搬迁后,依托丰富的水面资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村民们变“耕田”为“耕水”,大力发展以网箱养鱼和库汊围栏养鱼为主的生态养殖业,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

  在发展养殖业时,该村与邻村依托联合党组织,科学划分养殖区域。同时严格控制网箱数量,走生态养殖的路子。由于实施生态养殖,万峰湖的水质得到保障。水质好了,鱼的肉质也好,销路自然不成问题。通过发展这项产业,库区移民不仅脱了贫,还实现了“能致富”。王清林说:“村里的鱼多销往云南和贵州,养殖户年纯收入少的4、5万元,多的有50、60万元。”

  如今鲁维村已成为西林县库区移民网箱养鱼示范基地,该村的发展之路也成为该县库区移民脱贫致富的榜样。截至今年7月份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县库区养鱼产量达9700多吨,产值近1.2亿元。

  无公害火姜远销美日韩

  今年7月,以西林无公害火姜为原料的“西林姜晶”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评审,为该县生态经济发展又添一块金字招牌。该县一年四季无寒冬无酷暑的气候条件,使得种植的火姜辣素高、颜色金黄透亮,品质很高。

  一直以来,该县群众都是采取粗放的方式种植管理火姜。近年来,该县为改变传统火姜种植“散小弱”状况,积极推进火姜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让西林火姜出品牌、提价值。同时,该县通过政府引导,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生姜种植,带动农户发展西林火姜。目前,8个乡镇都有小火姜种植,年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预计总产量12.5万吨。此外,为龙头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也为当地群众搭建起良好的增收就业平台。

  8月20日,笔者从该县主要加工火姜的农产品的汇浤工贸有限公司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生产以火姜为原料的姜晶达27.3吨、干姜片1700余吨,产值达到6000多万元。这些产品,大多出口日本、韩国、美国等国。

  小小沙糖桔变成支柱产业

  立秋过后,该县那劳镇顶蚌村的果园里,果树上已经挂满了一个个绿油油的沙糖桔。正在给果树施肥的村民韦艳芳对笔者说:“去年我家卖沙糖桔得了3万多元,今年挂果情况不错,收入有望超过5万元。”

  2001年,西林县从广东引进沙糖桔开始推广种植。14年来,该县通过各种惠农支农措施,鼓励农民大量种植沙糖桔,使之渐成规模。在种植过程中,该县积极推进沙糖桔无病健康苗木繁育基地建设,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使得沙糖桔品质进一步提升。目前,西林已获得“中国沙糖桔之乡”称号,西林沙糖桔也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今年,该县沙糖桔等优质水果种植面积达14.6万亩,预计年产值达5亿多元。逐步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沙糖桔等水果种植业成了该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每年12月,该县通过“政府搭台,农民唱戏”方式,举办沙糖桔文化展示交易会,抓好沙糖桔产业文化的开发,拉近与外地客商的距离,为群众销售沙糖桔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

  “现在沙糖桔还没有熟,就有外省的老板来地头定购了。7月20日,田阳水果有限公司和我签订了收购合同,以3.5元/斤的价格收购,有多少要多少。”顶蚌村党支书岑耀聪说,现在西林沙糖桔已经成为品牌,销路不用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