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县领导在程村乡大树村田间调研种稻养鱼情况。
溪水从山上潺潺而下,缓缓流入秧田里。在沉甸甸的稻穗下,一群群鱼儿在游动,吞食着稻虫 、浮萍……8月18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程村乡大树村夏村屯田间,笔者看到了上述稻鱼共生的和谐画面。金灿灿的稻田,翠绿的茶园和竹林,记录着侗家儿女精耕细作的努力,凝聚着该县把传统农业做大做强的智慧。
两茶一竹绿色银行
近年来,三江县大力发展“两茶一竹”产业,在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同时也打造了生态美景。由于三江是珠江水系的水源头,为下游地区保水质的同时也制约了三江工业的发展,导致了三江过去的发展滞后。
而这些年来,三江种植了16.1万亩茶园 、61.8万亩油茶林 、16万亩毛竹林,依托茶叶 、油茶 、毛竹生态产业唱响生态富民歌。今年1至7月,三江生产干茶8300吨,产值达8.3亿元,使4.8万多家农户 、20多万人受惠。
目前,三江正在加大茶园 种植面积,推广优良新品种,特别是种植有500多年历史的“牙己”“高露”本地优良茶品种,致力于“三江春”茶叶公共品牌打造,在提高茶叶品质的同时也提高了品牌效益。对油茶林加大低产改造 、品种更新度,对茶油进行深加工 、精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毛竹产业逐步由原料生产基地向精加工基地转变。
三江的茶叶 、油茶 、毛竹保持了生态环保的种植和管理理念,与种稻养鱼项目一起吸收了传统农业的精华,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
稻鱼共生生态致富
三江县地貌以丘陵低山 、河谷洼地为主,全年平均气温为18.1°C,一年无霜期为320天,森林覆盖率达78.3%,年平均降雨量达1548毫米,县内有大小溪流74条,土质肥沃,四季宜耕 、宜种 、宜养殖。该县利用当地种稻养鱼的传统优势,在全县推广标准化种稻养鱼项目,让农田增质 、增产 、增效。从去年开始,三江实施种稻养鱼“3721”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2014年至2016年),在全县推广标准化种稻养鱼,面积达7万亩,打造“高山鱼稻”和“高山稻鱼”绿色生态品牌,使实施项目的农户年人均增收1000元。 “三江的稻鱼共生系统体现了自然 、农业 、技术 、人文等因素的完整结合,是一个集自然景观 、地理气候 、文化民俗为一体的农业历史传承载体。”三江县政府特聘农业专家韦宗超介绍说,实施种稻养鱼项目,稻田保水,稻谷亩产量在600公斤左右,稻鱼亩产量在40公斤以上。从去年开始,该县还在实施种稻养鱼项目的农田推广再生稻,打造“高山鱼稻”品牌,试点亩产量达到300至400公斤,同时延长了两个月的稻鱼共生期,更好地保持了稻鱼共生的系统特性,增加了复种指数,提高了水稻与田鱼的产量和质量。
观光农业正在做强
“这是我见过最漂亮的茶园!”8月23日,在三江县八江镇布央仙人山万亩茶园,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的成女士向笔者说起她的旅游感受。今年,布央现代茶叶示范区获得柳州市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称号,并被列入自治区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该示范区是三江近年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典型样板。由于示范区内配套设施比较完善 、功能较为齐全,满足了游客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受到了游客的欢迎,更成为三江亲子游和户外露营的首选之地。
时下,三江境内纵横交错的74条大小溪流正在灌溉着全县12.5万亩农 田。在2016年完成7万亩种稻养鱼项目后,这7万亩农田将四季保水,全县将形成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大湿地公园,三江的生态也将形成良性大循环。目前,三江结合“生态乡村”建设,按照“山山有茶,村村有果,田田有鱼”的原则,适茶栽茶,宜果种果,益鱼养鱼,在全县510个村屯开展绿化建设,使生态和人居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下一步,三江将以布央现代茶叶示范区为样板,在全县范围内建设茶叶 、油茶 、稻鱼 、柚子 、杨梅 、葡萄等多个现代生态示范园,让生态农业搭上旅游的快车,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日报通讯员吴练勋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