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娟: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

广西财经学院国贸系副教授 林素娟


    我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省区,农业人口占全区人口68.3%,农民收入在全国居中下水平,“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区工业化、城市化、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等一系列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只有跳出“三农”,才能解决“三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突破就农业论农业的思想方法,另辟蹊径,在农业、农民、农村的外部多做文章。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农业商品化、产业化、现代化。
  
    (一)坚定不移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道路。目前我区已进入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工农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农业不再替工业发展提供积累,不再是受“挤压”的部门。而是成为接受“补助”的部门,应该以工业反哺农业。坚持“工业兴桂、以工促农”同步发展道路。
  
    把推进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把城市化的重点放在农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二)加大公共财政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广大农民。一要“以税惠农”,让农民长期休养生息;二要以稳定投入渠道形成支农资金;三要加快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四要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五要完善对农村困难群体的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
  
    (三)以城带乡,优化流动人口的就业环境,为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一要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疏通农民进城的渠道;二要依法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三要以多种形式,解决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四要调整城市建设的思路,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的条件。
  
    (四)鼓励农民组织起来,提高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种植业依旧是我区多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由于种植业弱质性的存在,决定了农民收入对自然环境、土地数量、农产品市场的强依赖性。为此,一要转变简单的二元化农业结构为多元化农业结构,使农业结构呈现农、经、牧、渔业全面发展格局;二要种植业向高价值和商品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应;三要大力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农村民营经济,引导城市剩余资本流向农村、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四要培育“宝塔型”的农村科技体系,推广科学技术;五要配合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逐步提高农业外向比例;六要充分发挥农业专业协会的作用,提高农民的交易谈判地位,增强商业风险防范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的集中化和规模化;七要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八要发展生态农业,促进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作者系广西财经学院国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