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县域崛起重在产业集聚

 

经济日报记者 孟宪江

    南昌综合经济实力列江西省前茅。在争得全省县(市)“工业园区、县城建设、财政收入、劳动就业”四个第一目标之后,南昌县又提出了争创“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的目标。在日前举办的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南昌)论坛会上,记者与中共南昌县委书记杨伟东就中部地区如何加快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注重产业集聚

    记者:就全国的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东中西部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东部地区已远远走在了前面,近来,中西部如何加快发展步伐,缩小与东部的差距的问题,已经备受人们的关注。南昌是江西省的“首府首县”,在中部地区的发展很有特色也很有代表性,我采访过的不少地方都把工业化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在您的实践中,有没有同样的体会?

    杨伟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和形成产业,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才能对县域经济起到支撑和支柱的作用。但县域产业在实践中如何发展壮大,其中也有很多文章可做。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县域的产业水平,优化经济结构。其中,集群化是基础,特色化是优势,一体化是关键。

    经济发达的县(市)普遍经验是,发展县域经济应把培植主导产业与培育专业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紧密结合,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和开放型经济的思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即在某一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紧密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构筑强劲、持续竞争优势,形成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马赛克”现象。

    对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自主增长乏力、经济投入资金短缺的中部地区欠发达县(市)来讲,要培植壮大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一条可行途径。其发展思路应该是:通过改善环境、政策扶持、招商引资等办法支持发展配套产业和服务业及下游产业,把单一产业变成产业集群,把孤悬的点状企业和基地拉成链条产业,把产业链条变成产业板块,形成产业集聚区。

    打造特色品牌

    记者:县域经济的发展,其产业如何定位是一个重要环节,看准了,就会很快形成新的增长极、成为经济发展的亮点。这方面,您怎么看?

    杨伟东:县域是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并与其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每一个成功的县(市)发展县域经济都有各自的特色,有的一县一品,有的一县多品,或以特色农业、特色工业立县,或以特色出口贸易业、特色矿产资源业立县,或以特色旅游业立县,等等。这些县(市)站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度,立足国内国际市场,通过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实施重点开发,选准特色做强,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独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名牌产品,使一个产业、一个产品甚至一个品牌成为县域的代名词。这说明,特色就是潜力,特色造就优势,特色增强竞争实力。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更要发展特色经济,形成特色区域化产业群体,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从经济学角度讲,县域经济特色产业的发展,应是“1+N”或“2+N”的布局模式,即以一个或两个主导产业为主,切忌“大而全、小而全”、“盲目跟风”,四面出击,分散力量,而要树立“不求其多、但求其特”、“不求其全,但求其精”的特色经济新理念,从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新趋势中找准自身的特色经济定位。

    形成多元一体

    记者:县域经济是一个完整的小区域经济,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既要注意它与外部的协调,也时也要做好区域内部各产业间的协调,以及各产业内部上下游的协调一致。这样才能做到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您在实践中有怎样的感受?

    杨伟东:县域经济是城乡一体化经济,农业、工业、城镇三产的发展,都要蕴含于县域经济发展之中,城乡协调、社会经济协调和区域发展协调都要统筹于县域经济发展之中。因此,在发展、提升县域经济产业时,应充分考虑产业的关联性、协同性、互动性特点,即一个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的发展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程度。产业协同互动发展的内在规律,一种表现形式为一个支柱产业或产品的生产,要求各零部件产品生产企业协同生产、配套对接,甘当和当好配角,主动地让本企业产品为他企业整装配套;另一种表现形式为传统意义上的国民经济三大产业发展,要求互动、粘合发展,推动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消除,解决“三农”问题,这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城市郊区的农民在种植葡萄。多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