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智拔穷根——教育扶贫之“凌云答卷”

  凌云县地处广西西北部大石山区,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脱贫攻坚进程中,该县坚持“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的工作思路和“教育扶贫断穷根”的攻坚理念,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打出优化办学条件、增强师资力量、织牢保学防护网、落实资助兜底线等教育精准扶贫“组合拳”。教育扶贫取得明显成效,为贫困学子打开了“希望之门”,为贫困群众照亮脱贫之路。

  一、精准配置,确保有学上。长期以来,受自然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学校点多、面广、班额小,师资力量薄弱,严重制约凌云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近年来,该县坚持脱贫攻坚教育先行,以实施精准扶贫教育为主线,积极探索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一是科学谋划,加强布局调整。按照普通高中重特色、职业教育重品牌、义务教育重均衡、学前教育重普惠的教育发展思路,全县统筹规划,分步合理推进。2016年以来,合并2所办学薄弱的初级中学,撤并24个教学点。实施县城学校布局调整工程,先后新建凌云县中学(搬迁)、第四幼儿园、深圳盐田镇洪小学等学校,先后改扩建泗城镇中心小学、下甲镇初级中学、县第二中学、县第三幼儿园等10余所学校,不断增加学生学位数量,全面解决县城学校“大班额”“大通铺”问题,全县实现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缓解入园难问题。二是精准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坚持把“全面改薄”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努力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一方面坚持兜底线、保基本、补短板原则,重点向薄弱学校倾斜,2016年以来,投入 2.69 亿元实施薄改、维改、校安工程等教育项目,同时开通教育项目建设“绿色通道”,累计实施教育项目 154个,新增校舍面积14.5万平方米,新增运动场地面积7.05万平方米,围墙3.7 万平方米。另一方面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有效解决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功能室紧缺、质量不高的问题。投入资金0.62 亿元,采购教学仪器设备、信息技术、图书、课桌椅、学生架床、“班班通”多媒体设备。寄宿生在校实现住宿“一人一铺”,就餐“一人一位”,基本解决了学生住宿、就餐、饮水、洗浴、如厕等难题。校园基础设施和教学设施设备得到了合理配置,校容校貌有了明显改观,为教育扶贫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2017年,凌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二、精准增量提质,确保上好学。凌云县推进教师增量提质工程,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原则,配齐配强师资队伍,推动教育扶贫。一是盘活教师编制,每年通过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特岗教师、定向培养全科教师等方式补充中小学教师,充实乡村学校紧缺科目教师,2016年以来招聘中小学教师747人。全部充实到农村教学第一线,缓解乡村学校师资短缺问题。二是实施“菜单式”精准培训,提升培训质量。安排340万元财政资金开展教师培训。选派988名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学习培训。强化东西部协作,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选派32名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到深圳盐田区名校跟班学习,组织125名村级以上校长到深圳市盐田区进行专题培训学习。聘请教育专家对全县中小学部分教师进行培训,培训教师6000余人次,实现教师培训全覆盖,基层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显著提升。三是优化师资,促进均衡发展。以提高农村教师数量和质量为重点,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契机,不断提升偏远乡镇学校师资水平。加快推进“县管校聘”试点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选派县民族小学副校长到国家级深度贫困村泗城镇后龙村中心小学担任校长,选派8名优秀教师到后龙小学任教,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层级式团队引领,研训一体”培训模式,实现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三年上路、五年成才”的发展目标。2019年全县涌现出市级学科带头人22人,市级以上表彰奖励的教师达380人次。四是提高教师待遇。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标扩面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2019年月平均标准超过600元,高于全区月平均标准646.01元;落实乡镇工作补贴政策,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全面实施校长岗位奖励性绩效工资;教师与公务员同等享受年终绩效奖励工资;为特岗教师缴纳社会保险,实现同工同酬待遇;实施教师安居工程,该县共建有教师周转房558套。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每两年为全体在职教职工体检1次,给予教师人文关怀。

  三、精准资助,确保安心学。构建了“政府主导、教育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就读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帮扶干部与贫困学生“一帮一联”工作机制,对建档立卡贫困生实行“一帮一联”全资助。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贫失学。组织学校调查摸底,严格核实,与国办系统、区办系统进行精准比对资助名单,准确掌握贫困学生信息,建立贫困生数据库,落实教育扶贫精准资助政策,加强管理,强化督查,做到对贫困学生资助对象“应补尽补、应助尽助”。2019年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大学新生入学补助、普通高中、中职、初中、小学、幼教在校生各类助学金3886.833万元,受益学生60986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32349人次,享受资2045.6128万元。

  四、精准控辍,确保不辍学。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这个核心,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切实控制学生失学辍学。一是成立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县政府与和乡(镇)、县教育局与各学校签订了《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落实了控辍保学“双线四包”责任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周密部署,全力推进。组织召开布置会、推进会、调度会等相关会议,布置各阶段工作,研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做好适龄儿童少年的排查、摸底和统计工作。按照“一人一策”的原则做深做细做实控辍保学工作。对不按时入学的疑似辍学生,及时入户劝学,并向家长发送限期入学、复学通知,采取强制措施确保失学、辍学学生尽早入学、复学。四是坚持实行控辍保学工作月报制度和红黑榜通报制度,加强控辍保学工作的动态管理。开展暑期大家访,做好精准核查和劝返工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做好辍学学生的劝返和安置工作。五是创造性在县职教中心开设“普职融合体验班”,做到应读尽读。全县适龄儿童少年只有4人辍学,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零辍学。全县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15年的89.06%提升到2019年的94.52%,提高了5.46%。

  五、精准办班,确保不失学。该县有4个瑶族乡,特少数民族居住较为集中,生活条件差,经济落后,爱历史条件限制,送子女入学积极性不高,教育水平低,是辍学高发区。该县采取集中和分散办班两种形式开办了特少数民族学生提升班,利用两广对口帮扶资金在特少数民族聚集区开办盐田班、启航班、白鹭班、鹏城班等教育扶贫资助班级,加大对贫困特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力度,极大的激发了特少数民族学生上学积极性,提高了特少民族学生的入学率和在校巩固率,为提升特少数民族人口劳动力综合素质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助推了凌云县的脱贫攻坚工作。(牙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