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 ,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华诞。
65年激情岁月 ,65年辉煌成就。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步伐 ,柳州的经济社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社会全面进步 ,民生不断改善 ,全市人民正朝着“实业兴市、开放强柳 ,打造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目标奋勇前进。
为迎接国庆65周年 ,本报从今天起推出“辉煌·崭新历史”专栏 ,刊登系列报道 ,全面回顾柳州6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在经济社会、城市建设、文化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业绩 ,展示柳州人民奋发有为、开创崭新历史的精气神。
金秋时节,神州大地一派丰收景象。
在即将迎来伟大祖国65周年华诞之际,举国上下流淌着幸福与甜蜜,飘扬着歌声与欢笑。
65年风雨兼程,65年日新月异,柳州迈着矫健的步伐昂首阔步前进,书写了一幅幅富民兴柳、跨越发展的崭新篇章,令人欢欣鼓舞,催人激越奋进。
积跬步而至千里
好风凭借力。
站在今日美好柳州的土地上细数累累硕果,回望过去走过的历程,每一个参与了建设柳州的人无不感慨万千。柳州,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而至千里。
9月19日至23日,柳州国际会展中心成为关注的焦点。第四届中国-东盟(柳州)汽车、工程机械及零部件博览会在这里隆重举行,12万海内外人士观展,总成交额达2.68亿元。
这届汽博会也是柳州汽车、工程机械发展的成就展,柳州的汽车产销量已经接近全国的十分之一,工程机械已经走向世界。
汽车、机械、冶金三大支柱产业的比重超过了全市工业总量的三分之二。柳州工业今日的地位,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柳州人不断的努力与积累形成的。 从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国家把柳州作为祖国南方新兴的工业城市来建设,以在柳州建设十大工业项目为标志,逐步形成以汽车、冶金、机械为支柱,化工、制糖、造纸、制药、建材、日化等产业并存的现代工业体系。
1950年,柳州工业总产值943万元,到2013年则高达4014.18亿元。近年来,柳州以广西1/13的面积、1/14的人口,创造了广西1/7的经济总量、1/5的工业产值和1/6的财政收入。
汇聚强大正能量
如今,集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于一体的立体化现代交通网络的建成,使得“桂中商埠”更具集聚力。
作为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多年来培养和储备了大量的技术工人,技能人才资源非常丰富。截至2013年12月,全市获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劳动者有34.85万人。目前,柳州有广西科技大学以及各级各类职业院校29所,是广西拥有市属高职院校最多的城市,将成为一流蓝领的摇篮。
近年来,我市在不断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致力于推进人居和生态环境建设,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柳江饮用水保护河段持续保持国家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局部河段达到二类水质标准。
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4.36%,市区绿化覆盖率为45.7%。
工业,让这里声名鹊起!中国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及出口基地、国家“两化”融 合试验区、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2010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第九批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等称号,见证了这里的实力。
生态,让这里鸟语花香!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2011中国十大美丽城市、2012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等称号,告诉了人们这里的美丽。
宜居,让这里生机勃发!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2中国特色休闲城市、2013中国最佳休闲城市、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等称号,显示出吸引各方人才的魅力。
勇立潮头踏浪行
时间翻开了新的一页,柳州踏上了时代快车。
“将广西建成中国中南西南的战略支点。”去年以来,李克强总理连续两次表态。柳州正在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打造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今年初,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给柳州启动了新战略、部署了新任务、瞄准了新目标。
7月16日,国务院原则同意并批复了《关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柳州人期待已久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柳州未来的发展找到了条件、空间和动力。
当前的柳州,正以打造“一枢纽一基地三中心”(即: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现代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为目标全面加快 发展。以打造广西柳州汽车城为契机,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工业再上新台阶”三年计划为抓手,着力实施汽车整车升级工程、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壮大工程等十大工业结构调整工程,重点推进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生物和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力争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三年累计工业投资突破25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700亿元,努力把柳州打造成为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成为以工业为主、全面发展的中心城市。
成就已载史册,新的更加艰巨的任务正摆在面前。
柳州,直挂云帆济沧海,扬帆起航正当时。
记者罗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