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打造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

山水宜居地 生态工业城

 

 

  繁忙的鹧鸪江码头

 

 

  

 

  上汽通用五菱新产品生产线

 

  

 

 

  碧水蓝天

 

  

 

 

  柳工挖掘机畅销全球

 

  

 

 

  柳钢冷轧生产线

 

  

 

 

  柳州新貌

 

  柳州,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柳州,物宝天华、产业密集。2014年7月16日,国务院批复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把柳州打造成为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已然成为自治区赋予柳州的历史使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迅速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持续强化柳州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和主导区域发展,打造集集聚效应、纽带效应和升级效应于一体的区域核心增长极。柳州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定位已不可动摇。

  “实业是支撑柳州发展的脊梁,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柳州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开放是加快柳州发展的动因,没有开放贯穿于改革发展的进程,就没有柳州的曾经辉煌和再度崛起。”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认为,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标志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柳州必须抢抓机遇,挺起实业脊梁,唱响开放旋律,努力打造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

  加快升级转型

  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

  全面加快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生物和制药4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拓展以3大支柱产业新兴化发展为重点的产业领域。围绕支柱产业的上、下游关联产业领域,加快引进具有规模优势、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关联产业及升级项目,打造完善的全产业链体系。力争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700亿元,3年累计工业投资突破2500亿元。

  推进产城融合

  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市

  按照产城互动、以城促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理念,推进产业新城产业集群化和城市综合化,着力打造以柳东新区为代表的一批产城融合发展示范点。实施大县城战略,提升重点乡镇发展水平,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推进以人为本、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力争把柳州打造成为产城融合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坚持创新驱动

  全面建设创新型城市

  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健全技术创新体系,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完善创新服务平台,按照“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支撑升级、引领转型”的发展思路,着力提升产业、产品的附加值,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全面建设创新型城市。

  彰显文化自信

  打造广西文化强市

  打造开放、包容、多元的城市文化,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壮大。以经济发展塑城市之躯,以文化建设铸城市之魂。赋予城市更为开放、包容、多元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的文化吸引力,进一步凝聚城市的认同度、归属感和自豪感,让更多的投资者、新市民融入柳州、热爱柳州、奉献柳州。

  发挥比较优势

  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

  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职业教育中心,大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尽快把柳州建设成为服务西南和珠三角、面向东盟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

  实现内联外通

  巩固提升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

  发挥好柳州交通枢纽优势,进一步畅通通江达海、出省出境通道,为“开放强柳”争取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力推动大藤峡水利枢纽和航道疏浚建设,力争柳江早日达到常年通航2000吨级船舶的通航能力。重点加快推进柳肇铁路建设和柳韶铁路的规划落地,全面打通连接大西南与粤港澳地区的铁路大通道。继续推进柳州至梧州、三江至柳州、柳州至武宣、阳朔至鹿寨、三江至桂林、桂林至柳州至南宁高速公路改扩建等工程。争取开通至东盟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国际航线,力争提升飞行区等级至4E。推进市内交通体系立体多元化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建设,积极谋划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加强开放合作

  建设公平法治、环境优良的开放型城市

  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开放透明的投资环境、全民参与的创业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以开放、优越的环境促成各类产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入柳,形成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