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基”攻坚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3年职教攻坚到5年职教攻坚的深化、从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到高中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我区教育事业的每一项成就,教育改革的每一个巨变,都离不开广大教师的奉献和付出。强桂必强教,强教必强师。
夯实根基,教师发展大突破
“国培活动到西南,民族教师培训忙。理论学习观念新,实践基地方法棒。唱首山歌吐真情,感谢国家牵挂情。”在河池学院“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农村小学骨干教师总结座谈会上,来自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民族小学的仫佬族教师姚荣波即兴唱起山歌,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
与姚荣波一样,多数农村教师第一次走出大山、走出乡村,享受培训雨露。
近年来,我区实施了“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国家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工程”等20多个项目,开展了校长、园长和市县教育局局长轮训,探索了集中培训、远程培训、送教下乡等多途径的教师培训方式。共有50余万人次教师从中受益,实现了全区教师培训全学段、全学科、全员覆盖。
我区教师培训经费从每年100万元增长到现在的1亿多元;各级各类教师50多万人,各学段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教师老龄化问题逐步缓解,中小学教师队伍年龄整体上趋向年轻化,小学、中学35岁以下的教师分别占小学和中学教师总数的43%、59.1%。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高校教师高级职称比例分别达到4.8%、14.7%、34.9%,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师范教育改革驶入快车道,完成了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参与教师培养的高校达20所,在校师范生规模达到5万多人,师范专业办学条件大大改善,教师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
一直以来,我区坚持教师专业成长和师德建设“两条腿”走路,涌现出一大批师德高尚的典范,师德论坛已成为我区教师节的常态工作。
力促发展,教师待遇大改善
21世纪初,我区全面建立了中小学教师工资国库统发机制,解决了农村教师被拖欠工资的问题。2010年,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全部兑现。
2011年,非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改革全面启动,广大教师收入有了可靠保障,特别是农村教师工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城镇。
同时,落实了教师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障制度,部分试点地区和有条件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享受了养老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政策。
“多亏政府实施了农村教师周转房工程,去年我们一家搬进了60平方米两室一厅的周转房,还把老家的父母也接来一起住,现在我上课也安心了。”2011年就住进教师周转房的德保县足荣中学杨德敏老师说。
2010年8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启动对广西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房宿舍建设试点,共安排专项建设资金6000万元。至今,我区累计建设教师周转房47.8万平方米,建设保障性教师住房644万平方米,有效改善了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
从2013年起,我区还对在连片特困区乡村及全区教学点义务教育的教师实施生活补助计划,按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补助。截至今年6月,全区申请补助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含特岗教师)共5.73万人,自治区安排奖补资金1.37亿元。
2014年1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了自治区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区教师工作会议,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区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同时,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下大力气补齐“短板”,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到2020年,我区将形成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