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诊送药、文艺表演、心理帮扶、科普宣传……今年暑假,八桂乡村的田间地头、企业、社区、学校、乡镇卫生院,随处可以看到戴着小红帽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
今年,广西各高校组成上千支队伍,10万名大学生,奔赴全区各地农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此同时,师生们下到基层、乡村,走近群众,通过发放宣传单、口头宣传等形式,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身美丽广西乡村建设”代言。
A
深入基层,做事不“做客”
“我见到资源县委副书记经友新的第一天起,他就问我:‘你是来干什么的?’我当时无言以对,我到底是来做什么的?我究竟能做什么?追寻这些问题的答案一直贯穿着我的挂职工作,我时刻鞭策自己,要作出应有的表现和贡献。”广西师范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工程大学生骨干、“美丽广西·清洁乡村”资源县车田乡挂职代表王松同学说。
广西师大“青马”工程资源县挂职活动从7月10日到25日,在这15天内,由31名“青马”学员组成的资源县挂职队,分成7个小分队分散到该县7个乡镇20个村开展挂职工作。王松所在的团队,以创新形式开展了“大手拉小手,清洁1+1”活动。
在车田苗族乡,“青马班”同学通过挨家挨户走访了解到,景色秀美的脚古冲村是全国重点贫困村,一条颠簸崎岖的山路将这个小山村与外界相连,村内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差。为此,“青马班”决定在脚古冲村开展“关爱苗乡,助学帮困”系列活动,共筹集到价值4000余元的善款和书籍。
“我们是去做事的,不是去做客的,我们要放下大学生的架子,深入基层,向群众学习。”中峰乡挂职队代表侯涛如是说。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唐仁郭表示,虽然“青马班”暑期社会实践已结束,但是“青马”工程深入基层实践的活动仍在继续,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接力棒年年传递。
在另一端,桂林理工大学的学生们也没闲着。湘桂铁路永福段“五大工程”项目建设产生的“高铁效应”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对沿线村落、河流、农田等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如何减轻环境负担,实现高速铁路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是当地面临的新问题。
7月17日,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科研分队前往湘桂铁路永福南站,进行布点采样等环境调研工作。环境艺术专业大二学生唐飏说,调研中,我们对铁路两侧土壤中铅、汞和农田土壤速效磷、速效氮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所得数据将反馈给相关部门,为下一步开展环保工作提供依据。
学院团委书记王盛表示:“通过活动,同学们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B
博士下乡,为百姓送技术
走访当地居民、实地调查、开座谈会……今年暑假,各高校服务团的成员们,积极奔走在最基层,更加注重送去实实在在的服务。
“我家的粉葛收得少,怎样提高产量?”
“我家的甜瓜能结出更大的果吗?”
“我家的白菜跳甲虫太多,该怎么治?”
7月17日,广西大学农学院博士团24人来到藤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农户们带去农业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面对博士团,乡亲们抢着提问。置身于这般热烈的场景,藤县副县长胡敏激动地说:“博士下乡指导生产,实在是帮了大忙!藤县是种植大县,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博士和专家来这里,带来技术,解决问题。”
在调研藤县蔬菜大棚基地期间,博士团成员周攀进行了一番细致调研。他认为,藤县蔬菜大棚的发展利用存在一定的问题,在生产过程中,部分基地有两到三个月的完全空置期;产品的累积生产,各个生产基地大棚种植的品种相似,上市时间基本相同,在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生产的蔬菜大多数流向市场,不利于产品附加值的深挖掘。
综合成员意见后,博士团给藤县的蔬菜基地生产提出建议:反季节蔬菜的品种品质需要保持,加大对无公害蔬菜的种植力度;引导大棚进行多样化的种植,尽量避免“供过于求”的局面,保证农户稳定增收;政府积极引导蔬菜深加工企业的建立,形成有特色的食品产业并发展品牌,以此带动就业,促进百姓增收。
随行的博士团成员中,有正在跟随导师做研究的硕士生。“作为学生到哪里都是学习,能跟着导师到藤县解决种植难题,是个很难得的机会,有利于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2013级硕士生陈文明说。
10年来,广西大学农学院“三下乡”博士团不断壮大,人员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现在的20多人,涵盖博士、硕士、知名专家、教授、博导等专业技术人才。博士团每到一地,就主动走进农家,赠物质、传技术,以服务赢得民心、以技术赢得信赖,特别是专家学者的农业生产技术现场讲授,深受当地老百姓的认可。
C
实践突出专业,对接服务社会
量血压、推拿按摩、针灸、指导用药……在横县六景镇,广西中医药大学义诊服务团56名学生耐心地解答群众的咨询,义诊2000余人次,赠送价值数千元的药品。今年,广西6所区内医科院校5000名医学生“组团”走进了50个乡镇卫生院,开展基层卫生服务活动。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我区高校大学生“三下乡”团队不再单打独斗,而是抱团合作。6月,自治区教育厅和共青团广西区委将全区75所高校组成“为祖国勤学修道·以实践明辨笃实”服务大团,按专业类型分成十大主题团,突出专业知识对接服务社会。
建筑类和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组成一组,进行乡村总体平面规划和当地民居的建筑风格和地方特点及当地的民俗、民风、民情等调研;旅游策划、旅游管理和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挖掘和整理乡村旅游资源,策划设计“美丽乡村快乐游”旅游项目……
一些专业对口不明显的学生则深入乡村,通过开展“听爷爷奶奶讲乡村故事”、实地考察当地历史文化、亲身感受当地风土人情、收集整理文献资料等,挖掘整理当地的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最后形成调研报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收获了成长的喜悦,提升了思想认知。“通过‘三下乡’,让我真正从实践中学习到了知识,也把我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了实践中。”广西师范学院学生何敏说。
自治区教育厅厅长秦斌表示,广大学生通过暑期“三下乡”活动,把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对接起来,把社会调研与为服务群众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内化于心、外化与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服务社会的过程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