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站的工人正在大棚里劳作
编者按:
5月20-27日,广西农业工作组一行赴老挝进行访问考察,与老挝相关部门就中国(广西)-老挝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项目建设发展问题进行磋商。作为中国政府在东盟建设的第一个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中国(广西)-老挝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的建设情况如何?6月6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1 中老两国积极推动试验站建设
“中国(广西)-老挝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以下简称试验站)是在中老两国领导人的积极支持和大力推动下建设起来的。”自治区农业厅厅长谢泽宇说。
2010年,中国领导人在第十三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中提出,要进一步实施优质高产农作物示范田建设,与东盟各国共同建设20个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
2012年9月,中老两国共同签署的《2012-2013年中国-老挝农业合作工作计划》明确提出,双方同意合作共建“中国-老挝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随后,双方就合作共建试验站达成了共识,并指定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老挝农林研究院代表两国具体承担建设任务。
2013年11月5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老挝农林研究院在南宁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同意在万象用40公顷土地成立“中-老合作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总部,在原“中-老合作农业试验基地”成立“品种试验站巴松分站”,合作期为25年。这个中国政府在东盟建设的首个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的建设由此驶入了快车道。
试验站的建设得到老挝的高度重视。2013年至今,老挝多位国家领导人先后到试验站考察,并对试验站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中国政府也对试验站建设予以大力支持。而广西除积极落实财政支持外,还及时为试验站的建设解难题。3月2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会见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朱马里和老挝总理通邢时提出,希望老方在试验站建设上给予更大支持。并指示广西团队“要把试验站建成中老农业合作的示范项目”。
2 老挝人首次吃到本地种出的哈密瓜
在中老两国领导人和相关部门的的大力支持下,试验站在短时间里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效。
今年4月8日,老挝首都万象塞塔尼县隆重举行首届哈密瓜节,来自老挝农林部、内政部、工商部的官员、万象市民及附近的村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试验站总部,亲手采摘并品尝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首次种出的哈密瓜。
试验站总部建有60个钢架大棚,试种了3批共8个哈密瓜品种,采用大棚普通栽培模式及无土基质有机栽培两种不同的种植模式,首次试种便获成功。在“哈密瓜节”上,老挝农业与林业部部长维莱万·蓬凯表示,试验站在短短的3个多月时间里就将哈密瓜试种成功,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希望中国加大对老挝的农业援助,通过试验站这个平台,把好的品种、新的技术引到老挝来;老挝也会加大对该项目的支持力度,使其成为两国农业合作的典范,让老中两国都能从中受惠。
据韦显恒介绍,哈密瓜试种成功只是试验站的成果之一。目前,试验站总部已试种了128个农作物品种,并初步筛选出一批适合老挝种植的优良品种。万象试验站总部和巴松分站,还采用无公害有机种植技术重点种植西红柿、辣椒、四季豆等蔬菜品种,已获得老挝农林部颁发的有机证书。
3 搭建中国农业企业“走东盟”的平台
目前,在老挝开展农业投资的中资企业为数不少,但能在较短的时间就生产出当地运销对路的农产品并取得成效的却不多,试验站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试验站在老挝实现了‘四个第一’。”韦显恒说,即第一次使用广西品种在老挝生产出哈密瓜;第一个使用广西简易大棚避雨栽培技术;第一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种植大棚;第一个运用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生产出供应老挝的产品。
问起试验站的成功奥秘,韦显恒认为,首先是找准了老挝所需要的农业实用生产技术,从项目实施之初就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广西作物品种和种子、适合当地推广应用的广西实用技术,同时配套广西出产的小型农机具采取适度规模种植。其次,是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摸索出一条可持续合作的模式。农业合作项目应以农业企业为主,广西农业职业学院已在老挝成立了“老挝华亚金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运作项目实施,积极创造机会让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前来考察合作。在5月下旬赴老挝访问考察的广西农业工作组中,就有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广西格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有实力的农业企业随团。在实地考察了试验站后,企业代表们纷纷表示希望能利用试验站项目平台,到老挝发展农业生产。
谢泽宇说,今后广西农业将以建设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为重点,大力打造一批农业资源合作开发基地和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带动广西农业“走出去”,广泛参与国际合作。在与老挝的农业合作中,将积极利用试验站作为广西农业企业“抱团走出去”的平台和基地,吸引更多的广西企业进驻,抱团发展。自治区农业厅与自治区商务厅已联合报文向商务部、农业部申请在“试验站”基础上建立“中国—老挝现代农业示范园”,从而争取将试验站项目提升至国家层面的援助项目,使项目得到更大的支持,产生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