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选准着力点,在重要领域取得突破,以引领和带动全区的改革发展。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区实施“双核”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核,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承担起先行先试的责任和义务,就要努力在释放“海”的优势、提高“通”的效率、形成城市“群”的合力上取得大突破,成为全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锋”和“试验区”,成为引领我区发展的“龙头”和“引擎”。
释放“海”的优势: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
目前,北部湾港口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发展远远不够,现代物流和港航服务业发育不足,导致物流成本过高,遭遇“广西货不走广西港”的尴尬。最大限度利用好临海和沿海的区位条件,进一步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使“海”的优势充分释放出来,是北部湾经济区在先行先试上取得大突破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加快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站在国际性港口群的战略高度,兼顾区域、国内市场,朝着建设千万标箱大港的目标,加强整体规划建设,满足广西、华南、西南各省市及周边国家进出口物流需求;拓展渠道筹集资金,完善港口配套设施,满足进出口日益增长的需要。
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集疏运体系作为连接多种运输方式的平台和纽带,是促进一体化运输组织的关键。为此,要全方位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提升快速高效的集疏运能力,促进港口发挥最大潜力。一是利用现有码头设施设备,优化现有交通网络,提升利用率,避免过度建设。二是加强临港工业布局规划,引进相关生产、流通加工企业,缩短港口与用户的运输距离,减轻集疏运压力。三是开拓腹地无水港建设,将部分港口工作程序前移,减少港口集疏运压力。根据客户需求分析,合理设置内陆腹地无水港,建设内陆集装箱堆场、保税仓库、保税区等,把集装箱调度、外贸流通加工、通关作业的环节前移至客户端。四是建设信息协调系统优化集疏运调度,培养、引进高端物流人才或企业,为大客户提供物流系统设计,合理规划港口运输,既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又提高港口集疏运效率。
提高“通”的效率:深化通关体制机制创新
随着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保税港区和一批开放开发试验区及跨国产业园区的基本建成,北部湾经济区将具备大通关格局基础和条件,但要有效实现物流大通道功能,重点应在“通”的效率上做好文章。
转变管理方式,积极提升“通”的效率。北部湾经济区口岸资源丰富,建设“智慧口岸”是提升“通”的效率的现实手段。一是实现区港联动,形成陆-港-口岸互联互通。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把区内出口加工区、保税港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整合,通过海关、检验检疫、边防、口岸管理部门、对外贸易生产、经营与服务企业以及税务、银行和外汇管理局等部门协作配合,利用电子数据化方式形成大通关管理模式,实现信息共享和互通。二是优化通关模式,提高通关效率。借鉴北美自贸区通关做法和国内青岛港、洋山港等港口的经验,以前推后移方式,实行“风险预控、预检验、预报关、货到放行”的便利化通关管理模式。三是创造“进出自由、监督有效”的管理环境,达到企业诚信换效率、效率换效益的管理效果,形成有效的后续监管宽松环境。
推进机制创新,拓宽“通”的路径。在信息平台建设中实现信息格式标准化、信息流向多向化以及信息流转及时化,通过推广“多点报关、口岸验收”和“属地报检、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等并联方式的监管模式,确保货物高速流通。一是通过单据标准化、简化单证内容,实现“一单两用”并改善审单过程;二是在备齐各类单证基础上进行预报检、预报关,货到后合理审查及放行,同时实现银行、外管局与税局的并联作业,加速企业资金周转;三是在风险评估基础上,以报关企业诚信管理并负责其对外贸企业信用约束下利用先进计算机技术进行货物查验,在相关担保制度下实现提货纳税等的分离,最大程度缩短货物在海关的监管时间,实现“一站式”通关;四是先行先试,改革海关管理组织结构,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借鉴美国、新加坡以及德国汉堡港口和比利时安特卫普港等的管理制度,提高流通效率和管理效率。
形成“群”的合力: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同城化建设
同城化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是大都市圈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北部湾经济区要率先发展并发挥更大作用,必须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打破小而全的束缚实现同城化,形成城市群的合力,增强北部湾经济区的竞争力和辐射力。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同城化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要在通信、社保、金融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的基础上,按照先易后难、统筹推进的原则,在率先实现公共服务同城化、努力推动户籍同城化上先行先试并取得大的突破。
率先实现社会公共服务同城化。公共服务同城化不仅将直接降低北部湾经济区域内的行政成本、交易成本、流动成本、生活成本和心理成本,而且能为城市群形成合力提供强大的凝聚力量。率先实现公共服务同城化,重要前提是城市之间实现公共服务政策的相互对接,协调一致,这就要按照《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深化行政体制机制改革,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创新经济区管理模式,为公共服务同城化提供政策环境,用政策引导和推动实现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共交通和旅游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社会保障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协作管理,形成北部湾经济区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把户籍同城化作为突破口。户籍同城化是直接关系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同城化建设的一个重点问题。笔者认为,应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创新人口管理方式,在经济区内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对经济区内居民实行“居住地落户”原则,允许以房屋所有权、购房合约等有效证明申请在经济区内户口迁移;允许大中专毕业生持毕业证、身份证和户籍证明等自愿选择在经济区内落户;允许居民在暂住地办理《居住证》并与所在城市同等享受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险等相关公共服务待遇。通过新的户籍政策促进经济区内的人才、资本、技术、产权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强化南宁市在北部湾经济区中的核心地位和辐射功能,增强北部湾经济区内居民的凝聚力和共建共享的积极性,真正实现由行政区向经济区、城市群的跨越,进而形成城市“群”的强大合力。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陈元中 黄辉宁 朱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