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可做“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新平台

——刘曙光支招广西经济发展

  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两项重大任务已被纳入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的范畴。而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八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无疑也是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广西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中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战略优势?又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别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经验?将来可能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该怎样解决?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曙光在南宁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 战略平衡 把握好新机遇

  刘曙光是第一次来南宁,对南宁的环境赞不绝口:“南宁空气好,在城市发展上与新加坡很像,却比新加坡有更多的绿地,更少的高楼,发展潜力很大。”

  被问到广西在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哪些优势时,刘曙光表示,广西的优势在于和平时期,可以有效地整合从两侧到腹地再到北部湾海湾对岸的合作关系。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地区层面还是城市层面,广西的区位优势明显。广西可以发挥这种优势,左右逢源,上通下达。其中包括跨层次的,利用好中央给予的各项政策,通过政策化解为地方的优势。

  刘曙光认为,广西在合适的时机还可以替中央层面、甚至整个华南层面来行使一些职能,充当中央政策的具体操作者。如承办泛北论坛,这样高级别的会议实际上是国家层面的,但是可由地方来承办,广西又可以享受其中的利益。广西近年来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以后也要从战略层面抓好合作机遇。

  以前说到发展模式,人们喜欢提“弱弱联合”,即不发达的地区之间进行合作。刘曙光的观点是,现在的合作既然是开放式的,就需要引进像珠三角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等经济更发达的地区,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以及其他国家级政策、信息,充分借助东盟的核心成员如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这些国家的优势和便利条件,把这些在广西做成一个战略支撑的平衡点。

  广西为何要做各方政策、信息战略支撑的平衡点?

  新加坡国家不大,但在国际社会中却拥有其他小国无法拥有的国际地位,能发出自己强有力的声音,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新加坡实行“大国平衡战略”。刘曙光解释,“新加坡不仅是东盟的战略支撑点,而且是美洲、欧盟等战略支撑点,它是一个做战略平衡的高手。广西可以仿效新加坡,把国内国际的政策优势在这里做成一个战略支撑的平衡点。”这样,在共建“海上丝绸之路”中,广西发出的声音也许会更加有力。

  2 细化服务 提高论坛专业化水平

  今年的泛北论坛,让经常参加国际学术论坛和会议的刘曙光耳目一新。除了论坛本身水平很高之外,他很敏锐地看到了泛北论坛今后发展的另一个可能性。

  “广西要办论坛,应该把它细化来做,既为自己服务,同时也服务于周边,这样才会成为区域的核心。”刘曙光所说的“细化”有两个方面,一是指细化成分专业的,二是说细化到分阶段地进行。在此过程中,通过自己发现问题和别人提出问题,来不断调研、整合论坛。做好论坛,做好高端服务,就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他认为,走工业化是广西发展的一个途径,这种工业化应该是新型工业化,可以主动地选择性地接受产业转移,而不是被动。“除了吸引产业转移,还有一些后工业化的专业服务可以做,如专业咨询。这些也可以打造成中国与东盟的另一种合作平台。”刘曙光介绍,伦敦在19世纪成为了整个世界的论坛中心,由于坚持了本国的风格和方向,最后打造了金融、信贷等一系列产业的高端服务业。在他看来,如今的广西从实务做起,巩固好现有的基础服务设施,然后把软件配套建设跟上,就可以形成未来做专业服务的基础。依循服务专业化的方向,广西不仅要更好地成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还要成为连结东盟与整个东亚之间的一个交流平台。以此平台做下去,会不断产生新意,广西也能从中逐渐积累信心。

  与此同时,广西要留住美好的环境、淳朴的壮乡文化,以此来展示给世界,而不要在发展过程中,重走粗放型工业化的老路。他指出,广西应该看到,不能先卖自己的地,破坏自己的生态,不要耗尽自己的资源、环境,这样得不偿失。广西要努力争取做智力密集型的产业,并不断调整,水涨船高地谋划发展。

  3 打破制约 扎扎实实走特色路

  刘曙光认为,在未来,来自主观意识的想象和人才不足或许会成为制约广西发展的两大因素。

  首先是主观意识方面的想象,即没有经历过的过程,会产生一些想象。他再以英国为例进行说明。最近的马航失联事件中,突然出现了一些英国卫星组织发出的相关信息。这其中可能人们会有错觉,认为英国已经不再以工业发展为主,其实英国依然有劳斯莱斯发动机等大量高端技术的存在。英国卫星组织能在马航失联的关键节点“发声”,这恰恰说明了,英国作为老牌的工业国,不断积累下来的知识储备和财富。

  没有工业化,就不会有后工业化。对广西而言,可能还要重走“长征路”,走的路径却要避免落后工业化带来的弊端。他认为,广西需要积累,也需要过程,我们可以加快这个过程,但是不能因为主观想象而减少步骤。广西既可以做高端的服务,又要“倒逼式”地发展。所谓“倒逼式”就是逼我们重新补课,把缺少的步骤补上。

  意识来自于人,这就需要培养大量的人才。欠发达地区需要加强人才的培养,从长期的基础学习到专业的培训。他说,必须要让广西的人才回流,形成人才的正循环,建立专业人才库,迅速提升实力,抓人才,抓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刘曙光也盼望着在人才教育上能与广西合作,表达了与广西高校交流合作的愿望。

  刘曙光

  男,1966年6月出生,人文地理学博士,目前就职于中国海洋大学,任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基地海洋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区域经济、产业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区域创新体系理论问题研究,海洋区域经济和海洋产业经济,中国与世界经济,海洋经济地理。

  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软科学、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海洋局等单位的委托项目,作为技术负责人或子课题负责人参加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委托项目,主持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等省市级项目,对于跨海区域经济合作、沿海城市竞争与布局、区域港口群竞争等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