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农机成为我市春耕生产的主力军。
粮食安全,民生之本。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粮食稳定增长和农民增收目标,创新思路,强化责任,落实措施,抢抓季节,全力抓好以早稻为主的春耕生产工作。截至5月6日,全市已插早稻200.3万亩,完成计划面积的100.15%,结束期比去年提前3~5天,为晚稻避过寒露风取得了季节上的主动,为夺取今年粮食丰收,确保全市粮食安全和农民增产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按每亩单产400公斤、每50公斤100元的保守市场价计算,200万亩早稻可收获8亿公斤粮食,可实现总产值16亿元。
□记者文烨 文/摄
全面落实粮食生产责任效果好
5月4日—7日,记者在灵川、临桂、永福、兴安、全州、灌阳采访,随处可见成片机械抢插的早稻长势良好,叶龄进展较快、苗较高,已进入追肥期。有部分农户采用抛秧种植早稻,大田长势也非常好。
“今年我们这里的早稻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耕作,既插得早又插得快,节省了大量时间和劳动力。”兴安县兴安镇董田村村民老侯说。
为搞好粮食生产,我市今年全面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年初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市政府与县区政府签订了粮食生产责任状,明确了粮食生产的目标任务、细化了责任内容,并强化考核奖励,明确对考核合格的,全市通报表彰,并在下一年项目安排上予以支持,不合格的通报批评,并减少有关项目支持;把粮食生产纳入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范畴。
据市农业局统计,我市目前早稻一二类禾苗占73%,比去年同期多1个百分点,三类禾苗同比少1个百分点;尽管今春阴雨天气偏多,但由于采取了“大棚工厂化育秧”、“大田机械插秧”和机械化耕作,抢插完成时间获得提前,大田管理也提早了。目前全市80%的早稻已经追肥一次,早稻生产全面转入田间管理阶段。
切实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守住耕地红线,保证粮食生产。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我市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面积,守住耕地红线。2013年,我市土地整治项目进展顺利,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2.2万公顷。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为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去冬今春,筹集水利建设资金20.99亿元,其中中央、区市县财政投资达17.12亿元,社会多渠道筹集资金3.87亿元,用于全面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农田水利、水土保持、防洪工程、基层水利建设服务体系和农村水电工程等与民生有关的冬春水利建设项目达2396个,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9.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9.9万亩。
解决水果与粮争地问题,粮食钞票两手抓。各县出台政策,鼓励水果上山,利用荒山荒坡等改造种果,解决水果与粮争地问题,确保粮食钞票两不误。例如,兴安县鼓励水果上山,利用山地种植葡萄的,每亩奖励1000元。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整治撂荒问题,做好土地流转工作试点,培育和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引导加快土地流转,小块变大块,鼓励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培养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2013年以来,全市流转水田52万亩,全州县流转水田50亩以上的合计3万多亩,产生了一批种粮大户。记者在兴安县溶江镇、全州县绍水镇、灌阳县黄关镇等地看到,经过田园化改造的一片片耕地、机耕道路和三面光水渠纵横交错,田地由小块变成了大块,非常适合机械化耕作。
在搞好水稻种植的同时,我市还大力推广再生稻、农作物间套种技术。例如,在葡萄园、果树园中 ,套种玉米、红薯、马铃薯等旱粮作物,不仅增加了粮食播种面积,而且还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一份土地两份收获”的最佳效益。
抢季节抓好早晚稻组合搭配
为了有效地防御寒露风危害今年的晚稻生产,我市农业部门从2013年秋天就提前介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提前做好了抢季节抓好早晚稻组合搭配的工作。
清理了我市的所有栽培品种,重新提出栽培适宜区域,并提交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调整确认,对生育期长、不适合我市晚稻种植的组合,坚决不予准入。
加强种子市场管理,加大市场执法力度,对种子经营户进行培训,对不适合桂北晚稻种植的组合坚决查处;印发早晚稻生产方案给农户,使农民种粮心中有数,切实按照早稻5月1日前、晚稻8月1日前基本插完秧的时间来安排生产。
一年之计在于春。由于措施得力,各县早稻平均提前3-5天插完大田。其中灌阳县4月25日就基本插完早稻,比去年提前了5—7天,为全年水稻生产丰收赢得了主动。
全面推进粮食增产行动计划
2013年,我市超级稻最高亩产911.27公斤,刷新广西水稻单产纪录。今年,我市将全面推进粮食增产行动计划。灌阳县继续实施袁隆平超级稻高产攻关项目。
据市农业局领导介绍,我市今年将大力实施自治区粮食稳定增产增效行动“133工程”,9个水稻主产县承担133万亩水稻增产增效工程示范任务,其中早稻71万亩,建立示范片58个,辐射带动290万亩;大力实施“百万亩超级稻示范推广行动计划”,全市种植超级稻面积230万亩;以市政府名义下发抓好“多播一斤种,增收百斤粮”示范工程工作方案,抓好工厂化育秧和集中育秧;按照一个样板、一名领导、一套人马的包干负责制,带技术、带资金、带信息深入农村,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工作。
今年,我市将创建全国粮油糖高产万亩示范片33个,其中早稻14个;临桂县开展县创万亩、乡镇创千亩、村创百亩水稻高产活动,灵川县农业局要求每个技术干部建立高产田。
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大提高
30多台全新的大、中、小型拖拉机、耕整机、插秧机等农业机械,在连片稻田里来回奔忙,犁田的犁田、耙田的耙田、插秧的插秧,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生产图画。这是记者4月11日在兴安县崔家乡高泽村委全新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看到的全机械化春耕生产的情景。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我市今春的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获得大提高。据统计,我市去年底农机总动力466.0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68%,拥有各类田间作业机械150.78万台套,农机总作业值达到46.25亿元,全市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1.85%,比上年提升4.53%。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加快,全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4.33%,比上年提高7.67%。今年春耕期间,我市大部分的稻田已实现机械化耕作。大量农业机械的运用,将农民从原来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农谚有“秧好一半稻,壮秧产量高”的说法,因此培育带蘖壮秧是种好早稻的关键环节。为了解决分散育秧作业管理水平不一致而导致育秧风险的问题,我市今春以推广水稻“大棚工厂化育秧”和“大田机械插秧”一条龙服务为突破,整合资金,抓好工厂(大棚)育秧基地建设,为我市夺取今年早稻丰收创造了条件。
崔家乡村民唐新权采用全机械化耕作,今年承包了约2000亩水稻,预计年收入在300万元以上,成为桂林有名的种粮大户。
4月11日,记者在兴安全新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的“大棚工厂化育秧”现场看到,在几个大棚中分列着10多个育秧架,每个育秧架上有6层翠绿的秧苗,棚顶设有可全自动收合的遮阳棚,周围密封部位可电动控制,以掌握棚内温度,机械化生产技术水平非常高。
据统计,我市今春共投入2922万元,建立了工厂(大棚)育秧基地17个,建设面积227652平方米,供机械插植大田水稻面积78600亩。
自治区农机局领导说,在全新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方面,桂林市在全区推进最快、水平最高。兴安全新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建设档次很高、建设内容齐全、业主基础很好、发展思路清晰、各方推进有力、发展前景很好,体现了广西水稻机械化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