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开展参与式扶贫观察:让更多农民有话语权

  核心阅读

  将“参与式”理念全面应用于贫困地区建设,这种扶贫模式在我国云南、贵州、安徽等省的外资扶贫项目中取得了良好成效。近年来,广西通过参与式进行扶贫项目规划,改变了以往项目安排由行政命令的方式,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激发村民主动参与,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参与式扶贫,就是在扶贫项目的设计、规划、实施、监管和验收过程中,将参与式理念和工作方法贯穿始终,通过采用自下而上的决策方式,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我区这项工作始于世界银行中国西南扶贫项目。此后,在总结该项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和需求,不断探索出一条创新的参与式扶贫之路。

  农民: 怎么发展自己说了算

  “青山翠拥,碧水环绕”,形容的是富川瑶族自治县西部的下湾村。而在2011年,这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800元,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

  2012年,下湾村经过参与竞选,成为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的项目村,项目资金150万元。

  “这是下湾村参与式村级扶贫规划的全过程。”日前,当地干部向记者出具当时的记录——

  7月20日至31日,由村委、村民组成5个小组深入5个自然村,实地踏勘,绘制村平、剖面草图,走访了18户不同类型的村民(好、中、差、专业户、女当家户),并与村支书及5名组长进行了座谈,了解全村的基本情况和村民意愿。

  接着,分5个自然村召开了村民小组会议,宣传村级扶贫规划的目的、意义和采用的方法;核实补充完善前几天了解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村民提出自己最关注的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项目和打算。

  紧接着,分男、女召开了第一次村民大会。工作组将前两次村委、村民调查和村民小组会议中收集整理的下湾村“基本情况”、“历史大事记”、“农事季节历”、“平面图”、“剖面图”、“社会机构与外部环境图”、“村民经济分析图”、“社区的主要制约因素(问题)”等,以大字报形式悬挂出来,逐一向村民进行详细讲解、核实,增补遗漏问题。

  随后,工作组与县级各相关业务部门技术人员进行座谈,对村民提出的项目意愿(对策),从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8月1日至8日,村党支部主持召开“两委”扩大会,讨论通过了“下湾村项目框架”等内容,并决定民主选举成立下湾村“项目物资采购小组”、“项目监测评估小组”、“各村项目实施小组”。

  接下来,工作组分成5个小组到下湾村5个自然村,分村召开了村民大会,由村民自主选择项目。汇总数据,编制完成村级规划。

  “参与式好,农民的事情自己可以做主了。”记者在都安最偏僻的少数民族村大兴乡梅珠村采访时,村民多次夸赞道。

  梅珠村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基础薄弱。2012年6月,通过参与竞选,获得“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整村推进试点”,扶持资金150万元。

  在县工作队的具体指导下,村“两委”组织召开了全村近百名群众代表大会,由代表结合全村发展共同探讨项目选择、规划、实施与管理等,用举手表决的方式决定项目建设。选举产生了梅珠村项目理事会,成立了项目监督委员会,监督项目落实情况及资金使用、安全等情况。

  村民参与项目建设的热情异常高涨。外出打工的弄文屯村民蒙庆先返村参与投工投劳,并捐出积攒的3万元。生活本就艰难的弄才屯9户42人,自筹资金1.5万元,全部用于修建村屯道路。

  如今,梅珠村11个自然屯近千人“行路难”问题已得到解决。

  ……

  据悉,广西参与式扶贫工作始于1995年的世界银行中国西南扶贫项目。随后将这个经验广泛应用到贫困农村社区发展项目、广西社区主导与扶贫机制创新试点项目、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广西外资扶贫-行动援助合作项目之中。

  政府:

  由管理型转向服务型

  “以前修路想征地,村民死活不肯。现在搞参与式又要修路,他没有二话。”几天前,记者在凤山县一个边远山村采访,当地干部深有感触。

  听记者谈起这件事,自治区外资扶贫管理中心主任成伟光说:“参与式扶贫,农民有积极性,同时也要求政府的角色由过去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操作者向辅助者转变,有效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经验阅历和视角层次等方面的不足,使群众真正参与到实施扶贫项目中来。”

  这一转变如何实现?他介绍,我区在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意识的基础上,创立了一套全方位综合服务系统,包括政策、规划、物资、技术、报账和监管等服务,涵盖了项目的整个过程,实现了贫困群众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和提升。

  据了解,在遵循参选项目县资格条件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由自治区扶贫办和财政厅共同协商制定项目县竞选方案,成立竞选工作组和竞选评审组,通过召开竞选会议,公平公正地择优遴选项目县,并对竞选结果进行公示。项目村竞选由各项目县参照选县流程负责开展。与此同时,参与式扶贫项目不仅要求建立专款账户,而且让项目村直接参与资金申请和支付的全过程。这种创新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贫困村争取外界支持的能力,提高贫困村的理财能力和资金控制能力,有助于解决扶贫资金的截留和渗漏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画项目村资源图、列农事季节历、画问题树、目标树等参与式方法和工具,让群众倍感亲切。”都安一位干部说。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项目村群众在县扶贫办、乡(镇)的指导帮助下,按照项目操作指南的基本步骤和程序,运用在现场培训学到的参与式方法,讨论本村存在的贫困问题,提出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清单,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排选形成项目清单,制定村级规划。在项目实施阶段,村民自筹资金、投工投劳建设项目,并利用公示公告和监督投诉机制对项目进行监督。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由村民先行开展自我验收,确定后续管理内容和责任人。这种扶贫方式提高了扶贫的精准度,保障了项目的质量和效益,有效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基层矛盾。

  值得一提的是,妇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充分的话语权,意见受到重视,感受到自己能当家做主,地位得到明显提高,并能在技术培训中掌握技能,增加收入。

  “一系列的项目实施,让群众接触到了更多的新事物、新技术、新观念。”成伟光透露,在我区实施贫困农村发展项目的6个县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90%以上。

  ■短评

  赋权于民,好!

  参与式扶贫的核心是“赋权于民”,就是符合群众需求、顺应群众期盼、满足群众意愿,这与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旨高度一致。

  在扶贫项目的设计、规划、实施、监管和验收过程中,将参与式理念和工作方法贯穿始终,通过自下而上的决策方式,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增强群众对项目的拥有感,真正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发展”的转变。

  扶贫项目采用地理区域集中瞄准机制,瞄准广西最边远山区的连片贫困村,在项目工作人员的协助下采用参与式贫困分析(PPA),由贫困村群众对贫困状况及脱贫策略进行评估,制定项目清单和规划,确保项目瞄准最贫困人群,提高扶贫精准度和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在参与式扶贫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以不同方式、不同角度积极推动项目开展,是项目实施成功的必要条件。项目广泛动员各个层级、各个部门的参与,也成为广西多部门、多层级合作开展扶贫项目的成功典范。

  参与式扶贫赋权于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