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 绿肥种植10万亩 撂荒田种绿 水稻田增产

  3月中旬以来,钦州市小董、大垌、板城、长滩等地,连片的绿肥地生机盎然,农民们忙于开展绿肥“压青回田”,为春耕生产做准备。“冬季种植过绿肥的水稻田,来年水稻每亩增产20-25公斤。”钦州市农业局农业区划办负责人说,这是该市实施农业资源生态高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成果。

  钦州市是一个劳动力输出市,由于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秋后稻田撂荒严重。加之近年来使用化肥缺乏科学指导,一些地方已显出地力不足、土质硬化等现象。据土壤肥料试验数据显示,在棕泥田连续4年种植绿肥品种红花草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由2.05%增加到2.95%。钦州市以生态绿肥实验示范为切入点,由市农业区划办及土肥站联合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高度,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通过农家课堂、科技下乡等形式,普及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宣传,全力推绿肥冬种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实施部门开展“减负”行动,建立“农业部门+村委会+农户”的绿肥生产管理模式,为农户全程提供技术培训及咨询服务,同时免费发放绿肥种子及种植绿肥所需肥料,让农民零风险、零压力种植,调动农民积极性。去秋以来,全年免费发放绿肥种子0.5万多公斤,建成生态绿肥种植示范面积1000亩,辐射示范面积3000亩,全市种植绿肥10万亩,让冬季撂荒田“绿色过冬”。

  “庄家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农家谚语,道出了各种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将逐年增加绿肥的种植面积,为土壤提升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提供有效保障。”钦州市农业局一领导说,像紫云英、苕子这样的绿肥,能为耕地提供大量的有机质,是改良土壤、粮食增产以及减少农业污染的“得力助手”,每亩每造预计可节省尿素10公斤、钾肥2.5公斤、磷肥25公斤,水稻增产20-25公斤。

  (宁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