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漠化地区,保护生态与扶贫开发是一对矛盾。在河池市凤山县中亭乡陇碰屯,这对矛盾找到了最佳平衡点——种植的465亩核桃,让山绿了,民富了。核桃是遏制水土流失的极佳树种,根系发达见缝就钻且耐旱;更是富民产业,2012年陇碰屯户均核桃收入超过5000元。陇碰屯的发展,是河池市石漠化治理成效的缩影。
河池地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区域,石漠化面积一度超过28%,恶化的生态成为科学发展的瓶颈。该市树立“向生态要效益,以产业促发展”的思路,把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探索出“人下山、树上山、羊入圈、草绿地、药盖石、水蓄柜、土保持、民致富”的新模式,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以生态修复为目标,实现山清水秀生态美。本着因害设防,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原则,河池因地制宜进行规划治理。对林地采取“树上山、羊入圈”的模式,在石缝中种植核桃、任豆等石山树种,修缮山羊等畜舍,发展圈养草食畜牧业,先后完成人工造林32万亩,修缮畜舍4.2万平方米。对耕地中的石漠化土地实行退耕还林,种植油茶、板栗等经济果林100多万亩。在潜在石漠化地块封山育林45万亩,植被管护26万亩。目前河池森林覆盖率达到67.9%,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
以扶贫攻坚为重点,引领群众脱贫致富。不砍树、不开荒,群众怎么吃饭,如何致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成义屯有经验:山上种树,树下种草,家里养牛,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河池在石漠化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扶贫产业,形成了200多万亩特色扶贫产业,草食畜牧业超过100万头。该市还易地搬迁石漠化治理地区贫困人口2万多人,减轻了大石山区的环境压力。
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优势特色产业蓬勃兴起。去年,巴马瑶族自治县所略乡8.2万亩山茶油又获丰收,山茶果每公斤超过10元。村民们说:“以前护一亩林不如砍一棵树,现在一亩山茶油最少有2000元收入。”河池以特色产业为支撑,让群众在生态建设中获得更多红利。目前,全市油茶、板栗、桑蚕等特色农业规模超过500万亩;香猪、山羊等产业年总产值超过10亿元。
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相互促进。国家林业局2012年公布的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显示,河池石漠化面积比2005年净减6.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