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田东县的果农在网上销售芒果。 阮甘侠/摄
目前正值蜜橘成熟上市,“蜜橘之乡”柳城县果园一派忙碌景象,来自四川、云南、江西等地客商云集前来收购蜜橘,日销售量500吨左右。新年伊始,柳城果商带着丰收的喜悦盘点着2013年蜜橘带来的甜蜜,最甜的要属“柳城蜜橘”在京东商城网上5分钟卖完30吨鲜果的纪录——以分钟计,此次网络销售每分钟卖出鲜果6吨,平时线下销量怎么也难望其项背,此次“触电”绝对创下了柳城蜜橘销售的“天量”纪录。
“触电”十年 更进一步
2013年,自治区农业厅多次与中国农业发展集团、中国农垦集团沟通对接,谋划推进广西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实质性的合作内容,广西名特优农产品“柳城蜜橘”成为此次合作中第一宗试水电商的大宗本土农产品。11月,柳城蜜橘与正全力进军鲜活农产品销售的京东网“一触情深”——1000吨蜜橘在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里销售20天左右就被抢购一空。特别是在当月4日的推介会开幕当天,30吨鲜果在京东网刚上线仅5分钟就售罄,最高卖价达到16元/公斤。
“当前,书籍、服装、家电……电商逐步横扫各个行业流通领域,下一站将是鲜活农产品。有先见之明的京东商城等电商巨头已经着手鲜活农产品销售布局,而政府、贸易商也在牵线搭桥,将电商和农户联系到一起。”自治区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党的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在广西,以“广西农业信息网之农产品贸易网”为龙头的农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建设,成为“三农”逐步实现“四化同步”的鲜活实践。
据了解,于2001年全面启动建设的广西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在2003年建成并启用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平台启用的第二年,全区网上展销便取得夺目成绩,实现39.14亿元的销售额。经过十年的发展,该平台已成为广西农业系统的大型龙头电子商务网站。
目前,广西的农村信息服务基础网络体系可谓“天罗地网”——以广西农业信息网、广西农产品贸易网为龙头;聚集种业、果业、菜篮子、农技推广等20多个专业网站,14个地级市、109个县(市、区)和700多个乡镇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自治区、市、县、乡镇四级农业信息服务机构,连接国家农业部、兄弟省(市、区)农业厅局农业信息网和广西区直涉农部门网站,并连通国际互联网。7000多个广西特色农产品登上了广西农产品贸易网的舞台,7万多人(家)注册会员,平均每天发布供求信息200多条。2003-2012年,农产品网上促销农产品累计成交1429.31万吨,交易金额322.45亿元。
广西的支柱产业——食糖产业在电商销售模式上也独领风骚。2003年成立的广西糖网,是我国第一家提出以现货交易和物流配送为发展方向的食糖批发市场,首创了“周合同”交易模式,整合社会仓储、运输、金融、质检等各种服务资源,创建了独具特色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的食糖流通模式。这种模式带动了食糖产业商品总量20%实现电子商务化,业界把它称为“柳糖模式”。
电商助推 产品变“靓”
柳城蜜橘的此次“触电”,让当地果农发现了自己的“短板”。据了解,柳城蜜橘多年远销全国各省,甚至销往越南,但地头的收购价一直上不去,当地果农很少思考过原因。这次网上销售,收购商按“苛刻”的要求挑选蜜橘:直径4-5厘米,皮厚约1毫米,表皮光滑,黄中带红,入选的蜜橘还要经过统一包装,打上“京东商城”的统一标志。经过这样一番“打扮”,价格立马变“靓”,每公斤收购价上涨了约1元钱。“走标准化的精品品牌路线”紧随着开始冲击柳城果农。
“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商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自治区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农产品电子商务有望成为农业现代化变革的“助推器”,电子商务不仅能够缩短农产品流通环节,还能倒逼农业生产向绿色环保转变,提升农产品安全水平和附加值,从而提升农民收入,提高整个农业生产效率。
融安金色橘运金橘合作社的法人代表韦声荣,2012年在淘宝上开了第一家网店,组织合作社的农户售卖高端“融安滑皮金橘”。她说,一般街头的金橘每公斤约80粒,而她网上卖的“精装金橘”每公斤只有36粒,可以卖出70元的高价,价格是“大路货”的六七倍。
据了解,广西农业部门在近年一直致力于农作物和畜禽、水产品的标准化种养,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有2227.31万亩,占了全区耕地的1/3左右。“三品一标”等农产品标准化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广西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区230个农业企业拥有“三品一标”品牌,而这些品牌产品成为广西冲击电商的主力军。
蹒跚起步 政府力扶
“农民单枪匹马‘触电’很不容易。”在淘宝网开店的“骆越梨花”告诉记者,她曾将新鲜青柠快递给广东客户,当密封的鲜果3天后到达客户手中时全烂了,之后她便放弃做鲜果,主卖果干等粗加工农产品。
标准化种植保证品质、航空运输保鲜、畅通无主的物流,这些都是身在农村的农民“触电”的障碍。融安的韦声荣所在的合作社,为了做到标准化种植,保证产品质量,给网上运营做铺垫,先后投入60多万元资金,这不是一般的农户能做到的。
虽然障碍重重,但“触电”的“快感”仍吸引着不少行业先驱者。目前,广西有部分涉农企业、个体农户开始自主入驻国内大型电商平台,抱团或独立推介广西特色农产品;广西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多地从电商平台拍到区内外鲜活农产品。2012年,广西首家生鲜网络电子商城“来此购”由企业自主搭建运营。据了解,该企业有自建的仓储中心、生鲜冷链及物流配送平台,欲打造“从田间到餐桌” 的全程安全监控。但由于企业广告支持力度微弱,服务终端受众市场打不开,目前营销效果甚微,步履蹒跚。
“广西农产品电子商务尚属起步阶段,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及市场等多方面的作用,实践中的不平衡发展,需要政府通过参与交易支撑去引导。” 广西农业信息中心的负责人分析,政府平台与市场平台的各自为战,对商流不利;如能将支撑服务嵌入交易,可有效疏通交易的阻滞,通过打通信息流促进商流。但政府不宜做“农版的阿里巴巴”,不宜直接做交易平台,而应围绕“市场环境+公共服务”尽责,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支撑服务,经营主体与商品的认证信息服务,经营者诚信记录的数据库检索等。
据了解,2013年,中组部、商务部新批阳朔、扶绥、浦北等6县成为全国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作试点县,这将进一步扩大广西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与新农村商网的电子商务应用范围。同时,自治区“南菜北运”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一期建成并试运行,这一平台有望承担广西外销蔬果20%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