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农引领河池农业经济发展

建基地 开展培训 争取项目

  2013年以来,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开发扶贫攻坚工程”,着力推进“科技开发扶贫行动”,加强农村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和特色效益农业发展。

  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成果应用水平不断提升。今年,我市重点在宜州、大化、环江3个县(市)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在都安(毛葡萄、玉米)、大化(罗非鱼)、宜州(桑蚕)、环江(桑蚕)、罗城(山野葡萄)、巴马(油茶)、凤山(核桃)等7个县(市)开展自治区重点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县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培育组建了一批新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桃李、茶叶、核桃、茧丝绸、山羊5个基地及1个核桃中心通过自治区第3批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认定。

  开展科技培训,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今年,我市依托人才小高地、职业中心学校、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科技示范户、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创新平台,引进培养产业创新型人才及团队,针对我市糖蔗、桑蚕、八角、速生丰产林、毛葡萄、烤烟、油桐、金花茶等特色种植业和菜牛、山羊、香猪、山(土)鸡等为主的特色养殖业以及以红水河流域为中心的淡水养殖,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同时,我市经常组织农村科技特派员为农民开展培训。通过组织农村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生产一线,在田间地头举办科技培训,为我市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我市共培训农民21.6万人次,其中科技致富带头人1.3万人次,农村科技服务人员2100人次。

  争取上级科技项目,夯实农业科技发展基础。去年,全市共有33个科技项目获自治区级立项,争取科技项目资金1345.5万元。其中,农业及社会发展领域科技项目立项17项,获科技经费638万元。这些项目主要涉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自治区十大农业产业重点科技示范县建设、贫困县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及配套、农机机械、科普示范、自然科学研究等。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我市农业科研水平,为我市今后农业科技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统筹实施农村科技试点示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全市建成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11个,其中5个已通过自治区认定;科技示范村17个,其中4个已通过自治区认定;新农村科技试点示范22个,罗城、南丹、东兰等3个县各有1个村,通过自治区科技厅新农村科技试点示范,科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将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通过实施科技兴农能力提升工程、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工程、农业农村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不断推进我市农业农村科技工作。